淺談幼兒教師應具備的幾種心理素質
幼兒教師是在學前教育機構中,對出生到六歲前兒童進行教育的主工作人員。因此,教師的工作會直接影響兒童的學習和成長。而健康的心理是教開展教育工作并取得積極成效的重要保證,基于此,教師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便尤為重要了。
如何維護和增進教師的心理健康不僅關系到教師個人的發展、人生觀、價值觀、社會責任感的建立,同時也關系到幼兒的健康成長、性格氣質的形成、與同伴交往的能力等諸多方面。美國心理學家和教育家布魯納曾說過,“教師不僅的知識傳播者,而且是模范。”的確,為人師表,幼兒教師是幼兒模仿學習的對象,健全的人格和活潑的個性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使孩子在生活學習中得到啟示;反之,消極的情緒和態度則會拉遠與孩子的距離,甚至給孩子幼小的心靈造成不可彌補的創傷,這對孩子的負面影響是終身的。
作為新世紀的幼兒教師,擔負著培養下一代的重任,更應該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注重從各方面來提高自己。
一、 愛崗敬業
教師從事的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幼兒教師也不例外。培養幼兒是為他們以后的學習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礎,所以不能簡單地認為和幼兒打交道是很輕松隨便的事,從而草率應付,敷衍塞責。要做好幼兒教師,首先必須端正態度,正確對待教育幼兒的工作,意識到它的重要性以及自己作為教師應盡的義務和應具備的責任感。
一個優秀的幼兒教師,她必須具備熱愛教育事業,熱愛所學專業,熱愛幼兒的健康心態。只有熱愛學前教育,才會以更大的積極投入去盡職盡責,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杰出的貢獻!犊突晒W》里有言:“好的心態是成功的一半”,“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可見,心態積極為所從事的事業注入了生機,因為有了積極的心態,單調、乏味的工作也會變得有意義。
二、 熱愛孩子
幼兒教師要培養自己對孩子的熱愛:關心愛護每一個孩子,尊重孩子的人格,平等、公正對待每一個孩子。因為,愛,是一切善良、崇高、力量、溫暖、快樂的創造者。
也許剛開始,年輕的幼兒教師會對個別較活潑聰明可愛的孩子關注更多,這很正常。她們剛從師范院校畢業不久,學生時代以個人的喜好來擇友決定并影響了她們對同班的孩子也有親疏之別。但長此以往,會影響到幼兒對老師的信任感,挫傷幼兒與老師交往的積極性。例如,當老師經常在小朋友們面前夸贊某一個幼兒時:“小朋友畫得最好,老師最喜歡他!逼渌⒆泳蜁,最得老師喜愛了,不管我怎么努力老師也不會喜歡我,不會表揚我的。這樣一來,孩子學畫的主動性降低了,且對老師不信任,有事情不愿告訴老師,寧愿悶在心里,更不愿與老師面對面地交流,師生關系逐漸淡化。老師也不能從孩子的身上了解到孩子的近況,因而不能及時地采取措施幫助并糾正孩子,這對師生雙方都是無益的。更有甚者會導致孩子同伴之間互相猜疑和妒忌,影響他們的社會交往,不利于班級團結。盧梭在《愛彌兒》中曾經警示教師:“要尊重兒童,不要急于對他作出或好或壞的評判”,“做老師的應當自尊,但也要讓學生自尊心有發揮的機會”。他當時就提出要保護孩子的自尊心,在當今的教育模式下仍然具有積極的借鑒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