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幼兒教師應具備的幾種心理素質
總之,孩子都需要愛,將對一部分孩子的喜愛,擴大到對所有孩子的博愛,是教師熱愛學生的感情的升華,也是幼教工作者必須邁出的一步。
其次,對孩子要有耐心。有耐心才能有愛心。耐心是檢驗一位教師心理素質的重要因素。這不僅因為耐心可以給孩子以知識、經驗的習得,更為重要的是它能帶給孩子真誠和關愛。孩子在老師的耐心教導下不僅學會了豐富多彩的常識,還培養了對教師的尊敬和愛戴。
前蘇聯教育家馬卡連柯曾說過:“要關懷備至地來培養人,就象園丁栽培心愛的果樹一樣。”誠然,愛的力量是相互的,教師為孩子傾注了多少愛,孩子也會以同等的愛心回報關心他的老師。學會愛別人,是孩子受用終生的精神食糧。從對老師的愛,可以擴展到對同伴的友愛,對父母的敬愛,對周圍人的愛以至對社會的愛和責任感------讓孩子從小就有集體意識,培養他們樂于交往、積極合作、活潑開朗的性格。而這一切的實現都需要教師大量的耐心付出,給予孩子無盡的關愛。
三、 嚴謹治學
幼兒教師對待專業學習要有嚴謹的治學態度。平時多與幼兒接觸,了解幼兒的方方面面,寫心得或教育論文時才不至于紙上談兵。此外還應經常關注學前方面的最新動向,用最新的研究成果來不斷豐富、提高自己的教學。
自從新綱要頒布以來,課改在全國范圍內全面鋪開,這給新時代的幼兒教師提供了機遇和挑戰。舊的教育模式要全面革新,一時間,部分教師觀念很難轉變,因而導致無所適從。但這并不阻礙改革推進,相反,教師只要刻苦鉆研業務,不斷學習新知識,探索教育教學規律,改進教育教學方法,提高教育、教學和科研水平,就能在課改中變挑戰為機遇,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能。
“兒童教育是一門科學。只有了解兒童,才能教好兒童。實踐出真知,要從實踐中摸索教育的規律。”這是我國著名教育家陳鶴琴先生的經驗總結,作為幼教工作者當牢記之、慎思之。
四、 團結協作
未來的世界逐漸走向一體化,在強調競爭的同時,更強調合作。幼兒園是一個小團體,教師之間也要團結協作,同心合力才能把教育工作搞好。
作為幼教工作者,應具備謙虛謹慎、尊重同事、相互學習、相互幫助的品質,敵視和妒忌都是不可取的。在園所工作中,因為從事的多半是女性,相處久自然會產生矛盾,這就需要幼兒教師懂得寬容和諒解,不斤斤計較個人的得失,凡事能站在對方的角度考慮,懂得合作和分享。此外,學會關心集體,關心幼兒園的建設和榮譽,齊心協力共創文明園風也是極其重要的。
五、 尊重家長
目前,國內有些示范性幼兒園家園聯系開展得很好,這是值得學習的。通過聯系家長共同教育好孩子,能獲得家長的支持和理解,還能收集到寶貴的意見,有利于園所工作的改進。
因而幼兒教師在搞好教學的同時還應主動經常與幼兒家長聯系,和家長搞好關系,認真聽取家長的意見和建議,獲得他們的支持和配合。向家長積極宣傳科學的教育思想和方法,不訓斥、指責家長,從而才能與家長一道努力搞好家園共育。
有些幼兒教師害怕家長批評指責,因而有意無意地回避家長,不愿與家長交流意見,事實上,這只能導致家長對幼兒園工作的不放心、不理解,存在種種疑慮,甚至擔心老師偏愛別人的孩子而忽視自己孩子。要打消家長的顧慮,幼兒教師就必須具備樂于交往的心理素質,以積極的心態面對家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