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幫助小孩走向心理健康
我不懂《心理學》。在這里,僅就孫老師的育兒理論《愛與自由》讀后,說說自己的心得。
到了應該帶孫子的年齡了,學習一點育兒知識就成了必須。我夢想自己成為心理學家。期望自己不貽誤后代,能讓孩子在愛的浸潤中自由、快樂健康地成長!
幼兒的心理健康成長要靠兩個主動性,一是沒有外界不合理的干擾的幼兒的內在精神的作用;二是成人,即家長、教師的正確引導和幫助,使幼兒對外界能有正確的認知、注意,進而產生良好的情緒和堅持做好、做完每件事的意志。長期的努力,幼兒就可能形成自信、樂觀、積極向上健康的心理。
幼兒自身走向心理健康的歷程是這樣的。
剛從另外一個世界跑過來的嬰幼兒,對陌生的環境,具有極強的好奇心,瞪大眼睛,東張西望。他在干什么?他在學習,他在感知世界,他在不停地向環境吸收,此時,只要成人給他創造一個利于他生長,充滿精神糧食的優化的環境,不去干擾他,小家伙會無師自通。他能學會很多的生存本事,比如,吃、聽、拿、說...等等。只有幾個月的小兒都會用你大概能懂的,依依呀呀的語言跟你交流,只要母親跟他搭訕,他就會有滿意的微笑...這個過程,沒有人教他,沒有人能教他,通過長期地、慢慢地發展,小兒的認知能力逐漸提高,生活能力也隨之長進,幼兒自然地敲開進入健康心理的大門。也就是說,只要有一個自由的、開放的環境,小孩的心理應該是走向健康的。
成人在小孩心理健康中有著重要的作用。
小兒,有極脆弱的一面,成人在幫助小孩建設良好心理時,一定要仔細、小心、細心、耐心。
觀察。在護理小孩時,堅持有意識的觀察。觀察小孩的活動以及在活動中的原初心理,因為小孩的心理:包括認知程度、注意力的品質、意志力的優劣,以及小孩的需求、愿望、情感,全都表現在他的活動中。最好能做筆記,以備分析,及時地發現小孩的各種問題啟示點,從而有針對性的啟迪小孩,幫助小孩建設健康心理。
觀察小孩的興趣所在,發現小孩的才能生長點。給小孩創造廣闊的活動空間,給小孩提供豐富多彩的活動內容,讓小孩身體和精神都能自由地選擇、參與他所喜愛的活動。家長則靜觀,以期發現、找到小孩的興趣,小孩的潛能突發點,也就是小孩的才能生長點。小孩的才能生長點是小孩自信、快樂的根基。如果成人的觀察是正確的,再輔之以引導,對小孩的成長應該是有幫助的。
理解。對小孩語言、行為的不同理解,則會產生不同的對小孩的態度。錯誤的理解有可能傷害小孩的自尊心,產生有害心理;正確的理解小孩,才能幫助小孩成長。對小孩和行為的判斷有一個基本原則:小孩本身是一個建設性的精神存在。在沒有受成人、社會干擾時,他的活動的目的應當是正面的。不要誤解小孩。
理解小孩,“不能用成人己經被世俗蒙蔽的思路去理解小孩,當你不知道怎么辦時,給孩子自由...”必須理解小孩的心理狀態和小孩的發展狀態!昂托『⒁黄鹱x書、交流、工作。欣賞小孩欣賞的東西,傾聽孩子的心聲...”,這樣對小孩的思想行為才能有所理解。
在孫老師的書上有很多這樣的例子。
小孩哭鬧時,可能就是因為他缺乏語言表達能力,成人應體驗小孩,誘發他的說話能力。然而一般人不這樣認為:開口就責備小孩不講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