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筆記:如何對待孩子不愿承認錯
新的一學期又開始了,我剛接觸我班孩子,各個孩子的個性還不是很熟悉,但我會抓住任何一個機會去認識他們。
我班楊楊是個好動的小男孩,平時很喜歡幫老師和小朋友做事情,很有人緣,也是個聰明的孩子,雖然我和他認識時間不長,但我比較喜歡他,可每當老師、小朋友指出他犯的錯誤時,他總是百般辯解,不愿認錯。昨天數學活動操作時,楊楊做了一會兒,忽然向老師說,值日生沒發給他紙。老師詢問時,值日生和他旁邊的小朋友都說發給楊楊紙了。老師問楊楊:“楊楊,你搞破了紙,為什么要說沒發紙?”楊楊還是小聲地強調強調沒發給他紙。老師又耐心地告訴他,如果直接向老師說明原因——是自己不小心把紙搞壞壞了,老師不會批評,還會重新給他紙,但不能撒謊。楊楊聽了還是不停地重復著“我就是沒發到紙”,不愿承認自己錯了。
我認為楊楊的這種行為已初步構成了“撒謊”,這類“撒謊”現象往往是由于恐懼心理所致。孩子知道自己做錯了事,為了逃避責任而編造謊言,這是他本能的自然流露,是一種心理應激反應。而濫施懲罰則是造成幼兒產生恐懼心理,從而導致撒謊的一個重要原因。比如,有的家長怕孩子變壞,常常不問是非曲直,動輒打罵、訓斥孩子;有的教師發現幼兒出現錯誤,也不去分析、評判幼兒錯誤出現的原因、性質,就胡亂懲罰,甚至威嚇幼兒。因此,幼兒不愿認錯,也不敢認錯。作為成人,不論是教師還是家長,處理這種問題的要領在于首先要反省自己給幼兒心理造成的影響,而不是嚴厲地指責孩子。
對于楊楊這件事,我覺得老師可以蹲下身來,輕輕地說:“老師最喜歡誠實的楊楊。你可是一個愛幫助別人的好孩子呀!好孩子也有做錯事的時候,不過撒謊是最不好的行為。老師相信你一定會勇敢地承認錯誤,也會高興地原諒你!老師絕對不會批評你的!”
接下來,老師可以耐心地用眼神來期待他勇敢地認錯。在他認錯之后,老師給他一個甜甜的微笑,一句贊揚的話。相信,效果會很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