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常規的重要性
常規培養的內容和意義
一 、 常規就是需要經常遵守的規則和規定。一些學者對常規的理解各有不同。有的認為常規是幼兒在幼兒園一日生活的各種活動中應該遵守的基本行為規范。而有的則將“常規”視為規定,具體包括三方面含義:(1)遵守各種活動和休息的時間及順序的規定;(2)遵守一日生活各環節具體制度的規定;(3)遵守幼兒的一般行為規范的規定。還有的認為常規是指幼兒園日常生活和活動的規則,具體是指幼兒園對于幼兒什么時候應進行什么活動、活動中應遵守什么要求,哪些事情應該做、哪些事情不應該做,活動要采取什么方式等方面的要求。
三 、《幼兒園指導綱要》指出:幼兒園應從實際出發建立必要的、合理的生活常規并堅持執行。
四、良好的常規既要給幼兒自主活動的空間(但不是他們喜歡怎么樣就怎么樣,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又要有一定的規范性要求(不是統一死板的指令)。
五、常規要求應有利于幼兒的良好習慣、有利于幼兒在安全有序、自然、自主的狀態下進行活動,使幼兒逐漸理解并遵守集體的規則。
幼兒園常規包括:
生活常規
游戲常規
學習常規幼兒園為什么要有常規?
一、幼兒園是幼兒共同生活的場所,為了保證各項活動有條不紊地開展,就需要制定必要常規來保證各種活動的順利進行。
二、幼兒園班級常規的建立,無論對于班級保教質量,還是對于幼兒自身發展,都具有積極重要的意義。
1、保證幼兒的安全
2、建立良好的班級活動秩序
3、幫助幼兒養成良好習慣
4、促進幼兒自律能力的發展
培養常規時應注意的問題
1、要建立平等的師幼關系,發揮幼兒主體性
教師從“領導者”“指揮官”變為“支持者”、“聆聽者”、“參與者”
師幼關系由管與被管變為“大朋友、小朋友”的關系。
制定的常規以管理方便為目的變為支持和引發幼兒活動,促進幼兒發展為目的。
讓幼兒親自參與制定常規,調動幼兒遵守規則的自覺性。
2、教師之間要共同配合,要求一致,形成合力
常規教育切忌時而強化,時而放縱,”三天打魚,兩天曬網“
教師之間缺少溝通,常規要求不統一
常規培養不是某位教師孤軍奮戰
3、教師要以身作則,言傳身教
言傳讓幼兒明白規則是什么,身教使幼兒有可以模仿的好榜樣
言行一致,要求幼兒做到的事情自己先要身體力行
4、尊重年齡特點,方法要適宜
尊重各年齡班幼兒的身心發展規律,采取多種方法,常規教育才會取得更好的效果。如引導幼兒愛喝水,小班可以“加油”“干杯”的形式;中大班則通過討論共同設計“多喝水更健康”的班級環境。
培養常規的基本方法
1、以樹立榜樣的方式激勵幼兒
2、以兒歌、歌曲的方式鞏固各種常規
3、創設環境的方式來提示幼兒遵守常規
4、用擬人化的語言引導幼兒理解常規
5、用游戲的形式激發幼兒學習常規
6、及時表揚與獎勵來強化幼兒的行為
7、發現問題及時與幼兒進行討論
一、幼兒園的四大活動
(一)生活活動:
指滿足幼兒生命基本需要的活動;
培養幼兒生活自理與人交往、自我保護等能力和規則意識;養成健康的生活衛生習慣
包括:入園、飲水、盥洗、餐點、入廁、睡眠、離園等環節。幼兒的生活活動在一日各活動中所占比例較大,特別是托、小班幼兒,生活活動占一日生活的60%左右。
(二)活動區活動:指滿足幼兒個體需要,發展幼兒想像力、創造力、動手能力和交往能力,促進幼兒情感、個性發展的自發、自主、自由的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