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隨筆:讓孩子生活在故事里 讓問題存在于生活中
教育隨筆:讓孩子生活在故事里 讓問題存在于生活中
早晨出門,陽光被四合院式的高樓分割成了幾何形狀,我們走在這種明暗的幾何空間里!鞍职,為什么我們在太陽下面影子是黑色的?為什么蔭的地方又沒影子了呢?”想想好奇地問我!澳悄隳苷f說這是為什么嗎?”我反問她。她想了想回答道:“因為太陽是紅色的,所以影子是黑色的”!澳怯质菫槭裁茨兀俊蔽依^續(xù)問道!耙驗橹挥胁煌念伾,才能看出是黑色的,你看在蔭的地方?jīng)]有太陽是黑色的,所以看不出影子啦!彼浅UJ真地回答了我的問題,同時她的回答也令我驚訝。
這樣一個答案對于成人來說可能有些怪誕,現(xiàn)在我覺得是正常而有意義的“怪誕”,因為這種怪誕是她個人的感覺,個人的觀念,這種觀念符合她的經(jīng)驗邏輯。感覺是我們最真實的向?qū),它喚起我們的好奇心。如果按照教師慣性的職業(yè)思維,我可能會理性的給孩子一個科學的解釋不標準的答案。“絕不能向孩子講她一番他聽不懂的話!北R梭的這一句話給了我提示。為了培養(yǎng)他的好奇心,你就不能過快地滿足它,你提出一些問題,讓他自己去解答。要做到:他所知道的一切,不是由于你的告知而是由于他自己的理解。不要教他科學知識,要讓他自己去發(fā)現(xiàn)。你一旦用自己的權(quán)威代替了他的理性,他就不再運用自己的理性,并淪為別人見解的犧牲品。(《愛彌兒》p83)
很多時候,孩子的問題就像一個個帶著神秘感的故事一樣。只要你反問她,她都會按照自己“怪誕”的理解給你解釋。而《天狗吃月》、《嫦娥奔月》、《后羿射日》等等傳說故事,毫無科學依據(jù)在民間口授相傳,正是故事的神秘留白,才使得孩子對世界充滿了好奇和無限的幻想,正是傳說故事之中的這種神秘滋養(yǎng)了孩子的好奇心。反思我們今天的教育是不是直白太多?是不是留白太少?如果事事都和孩子講科學道理,那孩子的世界將是多么蒼白無趣。面對孩子世界里的問題,我們應該用童心去保護問題的神秘性,在兒童還無法運用理性的時候,我們就不應該事事都運用成人的理性去教育他們,事事都給他們講一番他們無法理解的大道理,事事都給他們一個標準的答案,也許讓孩子按照自己的感覺經(jīng)驗理解問題才是最好的方式,也許那些不科學的傳說故事更能被孩子接受和喜愛。
按照“錯誤”的兒童問題路徑去行進,也許才是最終通向真理之路的正確道路。然而,崇尚現(xiàn)實的社會里,成人主導的社會里,我們的理性思維與科學的道理往往會過早催熟了兒童的心智,泯滅兒童對未知世界萬物的好奇心,從而導致兒童喪失對未知世界的探索欲望和獨立思考的能力。過早地科學解釋兒童問題,也許導致兒童失去對科學的好奇心,正確的解釋兒童問題,也許是錯誤地解釋了兒童的世界。讓兒童生活在故事里,讓兒童的問題存在于他們的生活之中,把兒童的問題像故事一樣講敘,對兒童的問題保持一種敬畏,讓兒童生活在自然之中,成長在問題之中,也許這樣才能讓孩子像個孩子,既不像個成人更不像個科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