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隨筆:從細節看成效
“為了一切孩子,一切為了孩子”,這是我園的辦園宗旨,也是對教師職業的要求與真實寫照。本學期,我和董老師認真細心地擔任班級的保教工作,對每位孩子充滿責任感與愛心,努力做他們游戲中的好伙伴,生活中的好媽媽,學習中的好老師,讓他們在幼兒園這個大集體中健康地成長。通過我們的努力,班級幼兒在生活自理能力及自控能力等等方面有一定的改進,班級常規培養也已經初見端倪。在這半年中,我們做了大量的工作,孩子們的點滴進步凝集著我們的汗水,讓我們翻開記憶的篇章,一起回味過去的點滴,讓歡樂和甜蜜再次涌入心田。
生活篇:
1、創造寬松愉悅的心理環境
剛入園的孩子各方面能力差,習慣了家庭生活中依賴于成人,換了一個環境,除了心理上的落差不適應外,更多的則是自我服務能力的欠缺導致的害怕入園。我們面帶微笑,擁抱每個孩子,給予心靈上的慰籍,讓每個寶寶接受我們,把更多的鼓勵和贊揚送給孩子,在“你真棒”“你是個聰明寶寶”“好樣的……贊揚聲中,孩子高高興興來園,開開心心回家。
2、關注孩子的冷暖問題
小班孩子身體特別脆弱,稍有不慎,就易感冒、咳嗽,而一有咳嗽,傳染力很強。因此,我們特別注重孩子冷暖問題,天氣暖了,或者孩子運動熱了,我們及時幫助脫衣,天氣轉涼,或者在室內陰處,及時給予穿上,個別孩子在午睡時特別容易出汗,拿小毛巾墊背的孩子不少,一一幫他們做到。天氣冷了,午睡前幫助孩子脫衣脫褲,起床后督促孩子趕緊穿上,防止著涼。
3、鼓勵孩子吃完份內飯菜
剛開學,孩子對幼兒園的飯菜不習慣,也有孩子是有抵觸幼兒園的心理,所以不肯吃飯,任老師怎么喂,就是不張嘴,我們主張循序漸進、以孩子吸引孩子的方法進行,今天吃一點,明天再多一天,看,這個寶寶吃的多香,一定很好吃,嘗一口試試?漸漸的,孩子吃飯問題有所好轉,一個月后,孩子喜歡上了幼兒園的飯菜,吃的可香了。
常規篇:
一個班級的良好常規影響著教育教學活動,可見常規的重要性。小班年齡正是培養良好常規的關鍵期,我們齊心協力,統一要求,愛中有嚴、嚴中有愛,時時刻刻培養孩子良好行為習慣,上課、游戲、吃飯、午睡、點心、喝水、搬椅等,每一個環節都有詳細的要求,要求每個孩子都能做到。
琳琳是個個性極強的孩子,習慣了小公主的生活,以為幼兒園里和家庭一樣,個個都寵著他圍著她,要她有良好的常規意識,我們老師花了不少心血,說教、榜樣、故事引導,一一失效,琢磨很久,針對這樣的孩子采用特殊方法,暫停游戲,為自己不遵守規則而付出的小小代價。這一方法很有效,漸漸的,琳琳懂得了集體生活游戲的方法,要遵守一定的規則。
教學篇:
1、話題活動開展
孩子年齡雖小,但學期本領來可不含糊,從孩子們上學第一天開始,我們就有計劃地開展了話題活動《我上幼兒園》,讓幼兒從最基本的“我會上廁所”、“干凈小手人人愛”等學起,帶領幼兒走入一個充滿趣味、開心的知識樂園。接下來,在金秋十月,在主題《秋天的水果》中,每個寶寶都帶上兩樣自己喜歡的水果來幼兒園和大家一起做做水果拼盤,漂亮的拼盤色澤鮮艷,讓人垂涎欲滴啊!和同伴分享著水果,真是一件快樂的事情!這個話題中,我們看到、聞到、嘗到了好多好吃的水果,知道了水果營養好,要多吃水果呢。我們還充分發揮了家長教育資源的作用,請家長們和孩子一起撿落葉,并共同參與親子制作活動——漂亮的樹葉貼畫。帶孩子一起逛菜場,了解各種各樣的蘿卜,再進行藝術雕刻制成蘿卜印章,孩子們用來印畫各種圖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