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幼兒養成良好的習慣
小班的幼兒剛入園,生活自理能力差,而且對幼兒園的生活還不適應,生活習慣還沒有形成,幫助幼兒形成正確的概念是教師的責任。在幼兒園里,“無規矩不成方圓”,小班是幼兒跨入集體生活的一個轉折點,也是進行常規教育的關鍵期。因此,對小班幼兒進行良好的生活習慣的培養是極為重要。但是教師在對幼兒進行生活習慣培養的時候,在做法上也有些不完善。在家里,雖然家長有對幼兒進行生活習慣的培養,但在培養上也有許多的不完善。在對幼兒園小班的觀察中,教師培養幼兒的生活習慣時,不是很注重,是一次性地帶過,而沒有重視起來。為了收集更多的資料在我訪問家長時也得知:家長們有自己的方法培養幼兒,但是總覺得達不到一定的效果,那么究竟該怎樣培養呢?在培養上我們還有哪些的不完善呢?
一、幼兒園小班幼兒的生活習慣的培養及反思
幼兒園教育對于孩子良好習慣的形成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教師可以將養成教育融合在孩子的一日生活和游戲中,讓孩子在快樂的幼兒園生活中潛移默化。
(一)利用游戲,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及反思
喜歡游戲是孩子的天性,他們喜歡在有趣的活動中接受教育,在他感興趣的游戲活動中,幼兒能按照一定的要求,約束自己不良的行為,限制自己不應該擾亂一定的生活習慣,讓幼兒從小就知道生活一個集體里,就要有一定的約束力,不能隨心所欲……如:站隊時不能擁擠,不能大聲喧嘩,玩玩具時不能爭搶別人的玩具,而且玩完之后會把玩具擺放整齊,不能撕書,不破壞幼兒園的東西。這些都是讓幼兒在日常生活中主動形成的生活習慣。但有的幼兒不是很好地按要求去做,這就需要我們用心教誨。游戲是對幼兒進行生活習慣教育的良好手段。如:有些小朋友做事總是我行我素,我喜歡怎么樣就怎么樣,玩具不會收,就可以開展“送玩具回家”的游戲,在活動中,孩子學會把玩具分類,并放在指定的地方。在以后的活動中,我們都時時提醒孩子以“送玩具回家”的形式,提醒孩子把玩具收好。還有可以玩“配對”的游戲。請幼兒在一套圖片中找出自己喜歡的圖片,然后再拿著這張圖片到毛巾架和茶杯架前,找出與小圖片完全一樣的標記。此時,就告訴幼兒:“好孩子,你找到了自己的小毛巾和小杯子,這張漂亮的小圖片就送給你作為獎勵。”這樣一來小朋友們很快就認識了自己的小毛巾和小杯子了。還可以開展“把我碰疼了”的游戲,引導幼兒輕抬、輕放自己的小椅子等很多日常的游戲。
反思:但是在這些游戲中,往往也存在著很多的不足。比如:根據我的調查,小班的游戲活動教師用的語言太過生硬了,讓幼兒玩兒的游戲太復雜了,小班的孩子接受不了太復雜的游戲,根本就吸引不了幼兒,幼兒也不會玩兒。大多數幼兒都在自己玩自己的,不是在聽教師的。教師在游戲過程中仿佛是在對幼兒下命令,讓他們做某一件事情。這個班上的幼兒就正在玩“配對”的游戲,教師并不是讓他們去找自己喜歡的,而是教師逐發圖片,有些圖片并不是某個幼兒喜歡的,但是幼兒還是得接受。一般教師喜歡盲目地利用游戲活動去吸引幼兒,但是并沒有達到預想的結果。總而言之,復雜的游戲是吸引不了幼兒的注意的。
對策:這樣并不能讓幼兒體驗游戲的快樂,而是一次作業一樣,該怎么做就怎么做。教師應利用自己的創新,多帶給幼兒一些新的游戲,多用幼兒的語言來教育幼兒,當他們的朋友和他們玩兒在一塊兒。盡量讓幼兒自己選擇喜歡的事物來做。這樣游戲活動就發揮了自身的作用,既達到了幼兒玩耍的目的,又起到了教育的作用,培養了幼兒的生活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