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班健康:香香的青菜哪里來?
設計意圖:
青菜對孩子們而言并不陌生,也是常見的一種蔬菜,然而對于這種常見的蔬菜又存在陌生感,問孩子們:“你們知道青菜是從哪里來的嗎?”“是媽媽做出來的!薄笆遣藞隼镔I來的。”孩子們的回答也足以證明了他們的生活經驗積累。于是“香香的青菜從哪里來”這個活動就由此展開了。
一、活動目標:
1、 了解青菜是地里長出來的。
2、 知道青有營養,愿意吃青菜。
二、 活動準備:
ppt,青菜若干,小籮筐
三、 活動過程:
(一) 出示一筐青菜,請寶寶說一說:
師:小朋友,認識它們嗎?吃過嗎?好吃的青菜又是從哪里來的呢?
幼:這是青菜,吃過了(小兔子也喜歡吃),是媽媽從菜場里買來的。
師:那菜場里的青菜又是從哪里來的呢?
幼:超市里的(是長出來的)
環節分析:老師的提問幫助寶寶回顧自己的生活經驗,再次提問:青菜是從哪里來的,引出下一個環節,提取寶寶的探知欲望。
評析:(這個環節是主題內容的導入,老師直接出示青菜請寶寶說一說,一是激起寶寶曾有的生活經驗,二是更直觀地讓寶寶了解活動的主題內容。老師運用提問來喚起寶寶對青菜認知。從寶寶的回答可以看出他們有建立了一定的生活經驗基礎,但是對老師提出的問題“青菜從哪里來的?”還處在模糊狀態,這就引出了下一個環節,觀看ppt。)
(二)觀看ppt,了解青菜的生長環境:
師:我們來看看我們常吃的青菜到底是從哪里來的?(逐頁播放ppt)
第一頁:這是什么地方?圖片上有誰呢?他在做什么?
幼:在地里,有老爺爺(農民伯伯),他在種青菜(他在拔青菜)
師:哦,對的,這是農民伯伯的菜園里,他在地里拔青菜。把拔好的青菜再拿到菜場里去賣,媽媽就可以買到香香的青菜了。原來青菜是長在土地里的,是農民伯伯種出來的。
環節分析:通過觀看ppt圖片,讓寶寶們更直觀地了解青菜的生長環境,從而知道“香香的青菜哪里來”。
第二頁:用青菜做的菜肴
師:香香的青菜可以怎么做著吃呀?我們來看看。
這是什么菜?
幼:青菜豆腐,(還有蘑菇青菜)
師:嗯,是的,這些菜小朋友都吃過嗎?它們都很有營養哦。
幼:吃過了,(青菜豆腐湯我也吃過了),還有香蘑菇。
師:嗯,是的,香香的青菜很有營養,所以小朋友們不能挑食哦。
環節分析:了解用青菜制作出的菜肴,激發寶寶的生活經驗積累,從而知道青菜有營養,并且愿意喜歡吃青菜。
評析:( 根據托班幼兒的年齡特征,他們的思維處于形象直接的階段,老師在這個環節運用ppt的形式來幫助寶寶了解青菜的生長環境及食用方法,更直觀,更清晰。在第一頁中,老師與幼兒的互動,讓寶寶更進一步了解到青菜不僅僅是長在地里的,而且是由農民伯伯精心種植出來的。從而側面引出要愛惜農民伯伯的勞動果實。播放第二頁畫面,讓寶寶了解青菜的食用方法,可以做出很多美味的菜肴,從而幫助寶寶養成不挑食,喜歡吃青菜的習慣,也是一種生活知識經驗的積累。)
(三) 看一看,摸一摸,掰一掰青菜。
師:青菜長什么樣呢?
幼:是綠綠的(有一片一片的)。
師:摸一摸,聞一聞,香嗎?
幼:香香的,(還有硬硬的)。
師:這硬硬的叫菜梗子,是青菜的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