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班健康:香香的青菜哪里來?
師:在菜葉上還看了什么呀?
幼:有小洞洞,(有大洞洞),被蟲子吃掉了。
師:對了,青菜的葉子綠綠的,大大的,青菜葉子上還有很多小洞洞,原來小蟲子也喜歡吃青菜。菜莖白白胖胖的,根上有毛毛的小須須。
小朋友一片一片把青菜掰下來放到小籮筐里,我們可以送到廚房去燒一燒。
指導策略:向寶寶演示掰菜的方法,并引導寶寶說一說青菜是從哪里來的。
環節分析:通過看一看,摸一摸,掰一掰這些動作,幫助寶寶再次認知青菜,從而積累生活驗。
評析:(根據幼兒的好奇之特征,不僅僅是從視覺上給予他們滿足,還需要讓他們通過各種感官去感知和認知青菜的特征。老師首先請寶寶看一看,摸一摸,這是培養他們細致的觀察能力,觀察青菜葉子,葉子上有洞洞,是被蟲子吃掉了;觀察青菜的梗子,摸上去是硬硬的,根是白色的。從而進一步了解青菜的生長結構。再請寶寶學會一片一片掰下青菜,一是發展他們手指的靈活性,二是學習“掰”這個動作,為以后的生活經驗做積累。)
評析與反思:(在這個活動過程中,環節層次清晰,而且有動有靜,動靜交替,符合托班幼兒的年齡和思維特征。在整個活動中,孩子們的參與性較濃,而且很感興趣。首先從老師的設計意圖來分析,青菜是孩子們比較熟悉的蔬菜,但是他們并沒有真正的親眼所見青菜的生長環境,沒有親手去掰過青菜,所以就引出了“香香的青菜哪里來”這個問題。在這個活動中老師分為認知和感知兩大部分來幫助孩子們了解青菜,從而養成愿意吃青菜,不挑食的習慣。老師的準備也是比較充分的,自身經驗的準備,對多種蔬菜有一定的了解,了解青菜的種植方法;材料的準備,制作了ppt,準備了人手一棵的青菜,讓孩子們更直觀地認知和感知,為達成目標而服務。活動不足的是,如果在活動后讓孩子們到菜園里去親手拔青菜,就更有效果,更能引起孩子們的興趣,也更能促進知識經驗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