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健康:洗澡
活動的第二個環節,教師和幼兒共同回憶洗澡的情境,按各自洗澡的經驗的積累,共同商討,由老師示范演繹小狗變成泡泡狗的全過程。整個示范講解過程中,幼兒異常興趣,完全被“小狗洗澡”的情景吸引住了,孩子們用手比劃著,嘴里念念有詞,開心極了!
★沖熱水,脫衣服
★抹肥皂,變成香噴噴的泡泡娃
★清水淋浴,擦身體,變成香香寶貝。
★擦干身體,變成干凈寶貝
整個環節的設計,遵循注重幼兒生活實際經驗的原則,簡單明了,把繪畫的步驟融于情境,意在讓幼兒越說越想說,越看越想看,激發幼兒的想象及繪畫愿望。可見,生活化情境的運用,激勵孩子樂于創作。
三、創設豐富有趣的游戲情境,在“玩”中發展幼兒的美術技能,激勵幼兒“善”畫
孩子做任何事其實都是游戲,對美術活動其實也是一種表達、宣泄自己情緒情感的一種游戲。只有當孩子愉快的或宣泄的在畫紙留下對他們個人來說有意義的痕跡時游戲的同化思維特征也會在美術活動中得到演繹。作為活動的策劃者,指導者,我們必須要順應孩子的這一需求,創設一個良好的游戲環境。
美術活動《洗澡》共有四個環節,而第一個環節就是以游戲《躲貓貓》的方式展開,老師試想讓幼兒游戲的場景中的互動中,對生活中對已經認識的動物明顯的特征,進行復習鞏固。孩子們在草叢中分別找到了長鼻子大象,長耳朵兔子,大嘴巴河馬,長脖子長頸鹿……這個游戲,孩子會感到非常的輕松和自在,不僅滿足了孩子們對游戲的需求,躲貓貓時出示的動物,在幼兒生活知覺經驗中增經所有的,只是通過游戲,將生活中的意象融合著形與情,充盈著生命的活力。這一游戲情境的創設,讓幼兒自己生成意象,將其轉換和重新結合、生成創造自己的美術圖像符號,在“玩”中發展幼兒的美術技能,激勵幼兒“善”畫。
第三個環節則是讓幼兒嘗試用簡單的符號,大膽表現小動物洗澡的情景。幼兒請小動物的整個過程,就在游戲情節的播放中,自然而然的習得。
請動物,沖熱水,用符號為小動物造型。
先沖熱水(繪畫頭),接著洗身體(繪畫身體),依次進行,直至造型完畢。抹肥皂,變成泡沫娃;鼓勵幼兒選2種顏色畫泡沫,為小動物變樣;清水淋浴,擦身體,變成香香寶貝。幼兒用老師提供的小刷子蘸水,為小動物沖洗肥皂,并用干毛巾擦干身體,體驗洗澡的快樂。
在我看來,每個游戲的環境都是對孩子努力完善自己的繪畫,無論從形、色,還是結構、層次都期望孩子掌握繪畫要領,激勵他們“好好”的畫,而非漫無目的地涂鴉!
美術教育沒有既定的模式,每次在上課時都像是帶幼兒做一次探險,做一次想象中的旅游,不拘形式。繪畫寄托了孩子們全部的愛,一張白紙就是一個美麗的世界。充滿稚拙情趣的畫面,正是藝術生命的本真。孩子想象的翅膀,需要我們的激勵才能展開,放手讓他們自由畫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