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一摸(通用12篇)
摸一摸 篇1
目標
讓幼兒用手感知幾種不同物品的特性(軟硬、光滑、粗糙、冷熱等和各種形狀)。訓練幼兒的觸覺感受力。
準備
1.摸箱若干個。制作方法是:將紙盒子四周用彩色紙貼封好,在每個面上挖一個孔(大小剛好伸進一只手)。
2.不同質地、形狀的材料。如積木、海綿、棉布、絲綢、鑰匙、玻璃球等,冷、熱水袋各一個。
過程
1.辨別不同質地的物品
(1)教師向幼兒提供幾種不同的物品和材料,讓幼兒隨意摸一摸。然后,請他們辨別:哪些東西是軟的?哪些東西是硬的?哪些東西是光滑的?哪些東西是粗糙的?哪些東西是涼冰冰的?哪些東西是熱乎乎的?
(2)游戲《盲人摸物》。讓幼兒閉上眼睛(或用布蒙上眼睛),然后用手摸桌子上的物品。摸到一個物品要說出它是什么。說對了的幼兒應受到表揚。
(l)隨意摸出物品:將一些小物品放進摸箱中,讓幼兒從箱里隨意摸出一樣東西,并說出摸到了什么。然后把物品拿出來給大家看看,檢驗摸者說得對不對。
(2)摸相同的物品:教師拿出一樣東西,請幼兒在摸箱中摸出相同的東西;讓幼兒將兩只手分別伸進兩個摸箱中,摸出兩個相同的東西。
(3)按指令摸物:讓幼兒按照教師的要求在摸箱中找出東西。如“摸出一個正方體的積木”、“摸出一個軟的東西”等。
建議
1.教師要盡量多為幼兒提供一些材料。
2.
活動結束后,可將摸箱擺放到活動區,讓幼兒自由地玩(摸一摸》的游戲。要不斷變換摸箱中的材料。(完)
摸一摸 篇2
一、教學設想:
《摸一摸、畫一畫》選自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一年級下冊(第六課)。
《美術課程標準》(實驗稿)《摸一摸、畫一畫》中指出:“教學活動不是以單純的知識技能傳授為目的,而是要貼近學生不同年齡階段的身心發展特征與美術學習的實際水平,鼓勵學生積極參與造型表現活動。”“低年級階段強調感受、體驗和游戲性……。”《摸一摸、畫一畫》
二、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體驗感覺、探索感覺、表現感覺,培養學生抽象的造型能力和熱愛科學、熱愛大自然的情感。《摸一摸、畫一畫》
2、通過摸實物來感受,進行創作,培養他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有利于他們的個性發展。《摸一摸、畫一畫》
三、教學流程:
1、以“拍手”進行身體感觸,體驗“感覺”,探索“感覺”是否可以表現。2、展示第一次嘗試表現的作品,引導發展表現“感覺”的方法。3、引導探究表現“感覺”的方法。4、展示第二次作品、發現更多的表現方法。5、欣賞范作,啟迪更多的表現方法。6、組織學生體驗更多的觸覺。7、自由表現“感覺”。8、交流作品,匯總表現“感覺”的形式。9、小結,延伸教學活動。
<游戲>----體驗感受片段1:
師:同學們,請跟教師做動作(拍手)
生:(很興奮,并認真地跟著老師“拍手”,由慢到快。)
師:好,請來說說剛才拍手時有什么感覺?
生1:手感到很痛。
生2、手很麻、很酸。
生3、手有火辣的感覺。
生4、拍手時心情很激動。……
師:很好!同學們有這么多的感覺,能不能把這種感覺畫出來呢?(老師讓學生嘗試著畫“感覺”,雖然第一次的作業并不理想,甚至有些學生是課無所適從,但從游戲活動中學生已經體驗到“感覺”了,只是他們的表現意識還很模糊。)以“拍手”這一游戲活動導入體驗“拍手”時的感受,明白“感覺”是可以表現的。同時針對課程的陌生與抽象,教師必須正視學生在經驗世界的貧乏,允許學生暫時的“不會畫。”
<二>引導----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片段2:(完成第一次活動后,學生已經明白“感覺”是可以表現的。接著,教師讓學生分組觸摸冰塊,進一步體驗“感覺”,并把摸冰的“感覺”畫出來。)
師:現在,全班同學都畫了自己摸到冰塊的感覺,誰來介紹你的作業為什么要這樣畫?
生1:冰很滑,所以我用油畫棒快速地涂;冰又很冷,所以我選擇了深藍色。
師:很好,你懂得用整個塊面和色彩表現感覺。
生2:我看到冰在冒煙,所以我用短的波浪線來表示煙。
師:不錯,你觀察得很仔細,知道符號也是一種表現方法。
生3:我覺得手碰到冰后就像觸電的感覺,所以我用閃電的符號(折線)。……
(師根據學生作業,引導學生發現并歸納運用點、線面及色彩來表現“感覺”,又通過課件欣賞課本范例及教師實實操作示范,進一步讓學生確認“感覺”是可以表現的。)在第二次活動中,通過老師的引導,學生在實踐中積極地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知識的蒼白點有了零的突破,全班同學都能拿起畫筆把自已的“感覺”表現出來,雖然還有一部分學生沒能畫出抽象的東西,而只畫了具象的“手”與“冰”,但是他們畢竟勇敢地邁出了一步。
<三>探究----積極參與,體驗樂趣片段3:(第三輪活動開始,教室里出現多種實物:石頭、沙子、熱水、膠水、棉花、面粉等等,讓學生自由地觸摸,學生感到新鮮、好奇、情緒高漲。)
師:這里有很多不同質感的東西,同學們可以自由地觸摸,體驗自己的感受,最后選擇一種自已喜愛的工具、材料進行作畫,老師要看看誰畫得最大膽,作業表現得最獨特。
生:(開始有秩序地到活動區去自由觸摸,并私下議論摸后的感受,興趣盎然。有幾個學生突然來了靈感,急忙奔回自己的座位上拿起畫筆揮揮灑灑起來……同學們陸陸續續地回到自己的座位進行第三次作業。)在這一片段中,教師繼續將人的發展目標放在首位,自己當配角,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活動中體驗更多的感受,體驗了課標中提出的“美術過程的情趣性和表現活動的自由性。”
四、教學反思:
多關注差生的發展《摸一摸、畫一畫》是一節抽象的造型表現課,它強調的不是對形象的把握,而是要求學生通過實際與造型游戲,運用基本造型語言表現對身體觸覺的獨特感受。從課堂的三次活動及三次作業來看,形式很好,很有特色,能潛移默化地傳受知識點,學生也能從畏懼的心理逐漸產生強烈的自我表現欲。但是要用抽象的造型語言來表現感覺難度很大,并非每個學生都能做到的。雖然整個教學過程由淺入深,層層深入,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還有個別學生只是跟在背后熱熱鬧鬧地“摸”,“畫”的時候卻無法按照要求用點、線、面、符號、色、塊來表現,三次作業下來,還是離不開一只具象的“手”。因此,在輔導學生時,差生應得到更多的關注。
五、教學建議:
課堂的延伸應有深度在本教學活動的延伸部分,最好讓學回家后通過嗅覺、聽覺來進行感受,一句語言的交代較輕描淡寫,沒能更好地挖掘知識的深度。一堂課過后,學生只模糊地認識到“感覺”是可以表現的,而對它美在哪里,這樣表現有什么意義等還是渾然不知。所以我想,如能讓學生欣賞一些抽象派大師的作品,讓學生明白原來用抽象的畫法可以產生這么美的作品,使他們從小就懂得藝術的奧妙所在,這將會震撼他們幼小的心靈,對他們的未來的工作和生活產生積極而深遠的影響
摸一摸 篇3
活動目標:
1、養成良好的生活衛生習慣
2、通過故事的形式讓幼兒了解要多吃水果、蔬菜,每天要定時大便,大便時要專心。
活動準備:
故事《玲玲和亮亮》
活動建議:
一、講故事,引起興趣
教師:今天我要給大家講一個故事,名字叫《玲玲和亮亮》,小朋友聽一聽故事中是玲玲做的對還是亮亮做的對。我們要學誰呢?教師講述故事
二、講述故事后教師提出問題,引發幼兒討論
(1)亮亮為什么肚子疼?
(2)玲玲是怎樣做的?
(3)怎樣才能解決亮亮肚子疼的問題?他請小朋友給他出主意呢?
(4)我們要學亮亮還是玲玲?
三、教師小結
我們每天大便是要把身體中的廢物排泄出來,如果小朋友不愛吃蔬菜和水果,那就會和亮亮一樣大便很費力,久而久之就會便秘、肚子疼,我們要學玲玲多吃水果,多喝水,每天定時大便,大便時不看電視、不玩耍,專心大便,要養成良好的.排泄習慣,做一個健康的好寶寶。
摸一摸 篇4
目標
讓幼兒用手感知幾種不同物品的特性(軟硬、光滑、粗糙、冷熱等和各種形狀)。訓練幼兒的觸覺感受力。
準備
1.摸箱若干個。制作方法是:將紙盒子四周用彩色紙貼封好,在每個面上挖一個孔(大小剛好伸進一只手)。
2.不同質地、形狀的材料。如積木、海綿、棉布、絲綢、鑰匙、玻璃球等,冷、熱水袋各一個。
過程
1.辨別不同質地的物品
(1)教師向幼兒提供幾種不同的物品和材料,讓幼兒隨意摸一摸。然后,請他們辨別:哪些東西是軟的?哪些東西是硬的?哪些東西是光滑的?哪些東西是粗糙的?哪些東西是涼冰冰的?哪些東西是熱乎乎的?
(2)游戲《盲人摸物》。讓幼兒閉上眼睛(或用布蒙上眼睛),然后用手摸桌子上的物品。摸到一個物品要說出它是什么。說對了的幼兒應受到表揚。
2.摸箱游戲
(l)隨意摸出物品:將一些小物品放進摸箱中,讓幼兒從箱里隨意摸出一樣東西,并說出摸到了什么。然后把物品拿出來給大家看看,檢驗摸者說得對不對。
(2)摸相同的物品:教師拿出一樣東西,請幼兒在摸箱中摸出相同的東西;讓幼兒將兩只手分別伸進兩個摸箱中,摸出兩個相同的'東西。
(3)按指令摸物:讓幼兒按照教師的要求在摸箱中找出東西。如“摸出一個正方體的積木”、“摸出一個軟的東西”等。
建議
1.教師要盡量多為幼兒提供一些材料。
2.活動結束后,可將摸箱擺放到活動區,讓幼兒自由地玩(摸一摸》的游戲。要不斷變換摸箱中的材料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的目的就是讓幼兒通過觸摸物體,獲得簡單的感性認識,在操作活動中,體驗觸摸游戲帶來的快樂。本次活動教師采取了游戲教學法,以三個觸摸游戲貫穿全過程,游戲最符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最能激發幼兒探索欲望,同時也能保持長久的活動興趣,學法有:觸摸法、觀察法、討論法、運用多種感官,探索事物得出經驗。整個活動幼兒始終保持著積極地學習態度,對提供的各種材料有著強烈的好奇心,都爭著去摸一摸、說一說,活動內容緊緊圍繞著教學目標,使幼兒在知識的積累與情感的體驗得到雙重發展。
摸一摸 篇5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選用各種工具、材料表現身體的觸覺。
2、引導學生體驗色彩、點、線條、肌理等造型語言。
3、引導學生運用造型語言來表述自己對觸覺的獨特感受,發展視覺表達能力。
教學重點:
1、是否能積極地參與造型游戲。
2、能否采用繪畫與其他造型方法結合運用。
3、是否對學習過程產生興趣,并激發出想象、創新的熱情。
課前準備:
1、教師準備表示身體觸覺的圖片資料以及各種繪畫制作工具。
2、學生準備鉛筆、蠟筆、彩色水筆、絨線、棉花、石頭、木片、膠水、彩色紙等各種繪畫工具。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組織教學
二、導入
今天老師帶來了很多好玩的東西,我要請你閉上眼睛來摸一摸,看你摸到的是什么?摸上去你有什么樣的感覺。
(教師提供喲粗燥、光滑、堅硬、柔軟、震動……的物品)
三、講授新課
畫畫就是表達你內心的感受的,剛才我們都摸了一下桌子,帶給你什么樣的感受呢?是光滑的,堅硬的,有棱角的,冰冷的,這些感受我們可以怎樣來表達呢?
我們可以選擇線條、顏色、不同的筆觸、用點、面、或其他材料來表現。現在就請用你最自由、最舒服的方式來表現你剛才的感覺。
(學生自由用點、線、面、顏色來表現)
四、欣賞范畫
表現不同的觸覺似乎很難,其實并非如此,關鍵在于掌握筆觸、色彩的不同運用,快速流暢的運筆可以造成光滑的觸覺,短促凌亂的色點可以產生粗燥的觸覺,堅挺的直線結構易產生硬朗的觸覺,蓬松的曲線組合會有柔軟的觸覺。
《梅里特大道》 威廉-德庫寧 (美國) 狂亂粗獷、丑陋怪異是德庫寧抽象繪畫的特征。
《睡蓮》 莫奈(法國) 靈動的筆觸,奇特的構圖、境界的'高遠都美妙無比。
《1968年5月》 米羅 (西班牙) 自由偶然中產生,使人覺得它表達的是什么生存現實相關的寓意。黑色的線條,紅色、黃色、綠色的暗示,體現出超現實的因素。幾只黑色的手腳,意味著狂亂與恐怖,答案是不確切的。
《吶喊》 蒙克 (挪威) 描繪了一個面容近似骷髏的人,他雙手捂住耳朵,站在一條看不見首尾的公路上,似乎由于驚嚇而大聲呼喊。
《嘉布遣會林蔭大道》 莫奈(法國) 畫家從城市風景的變化詭異的光線中,捕捉著色彩的魅力。
五、布置作業
選用學生自己喜愛的工具、材料,通過畫、拼貼等造型手段表達自己不同觸覺的感受。
六、學生作畫,教師巡回輔導
七、小結
教后隨感
本課很抽像,應引導學生感受線條,感受色彩,能用線條和色彩表達自己內心的感受。大體表現的還可以。
摸一摸 篇6
活動目標
1、感知柔軟、堅硬、光滑、粗糙的感覺。
2、能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感覺。
3、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4、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學習用語言、符號等多種形式記錄自己的發現。
活動準備
1、一個紙盒,上面挖一個小洞(大小能保證幼兒把手伸進里面并能從里面拿出東西)。
2、紙盒內放入海綿玩具、玻璃球、布娃娃、板刷等物,數量與幼兒人數基本相等。
活動過程
1、猜猜寶貝。
教師出示神奇的百寶箱。這是一個神奇百寶箱,里面有許多寶貝,請你們猜一猜里面有什么?
怎么才能知道里面有什么寶貝呢?
2、摸摸百寶箱。
鼓勵幼兒上來摸一摸,并告訴大家自己摸到的寶貝可能是什么,摸上去的感覺怎么樣。
把這個寶貝拿出來讓別的幼兒摸一摸,看一看。
這是一件什么寶貝?有什么用?
請幼兒玩一玩自己摸到的寶貝,想出多種玩的方法。
鼓勵幼兒互相交換觀察各自摸到的物品,感知它們的特點。
摸一摸 篇7
活動目標:
1、通過摸物游戲,體驗皮膚的觸覺功能。
2、說出摸各種物體的不同感受,體驗觸摸游戲的快樂。
3、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膽探究和實驗。
4、樂意與同伴合作游戲,體驗游戲的愉悅。
活動準備:
冰塊、毛線、石頭、熱水袋(內裝40°左右的熱水每組一份
活動重難點:
樂意用手來感知各種物體。
用語言描述觸摸各種物體的不同感受。
活動過程:
一、游戲“摸人”感知手的觸摸功能
1、請兩名幼兒進行表演,一名幼兒蒙上眼睛,用手摸另一名幼兒身體,邊摸邊說摸到部位的名稱。
2、剛才小朋友的眼睛蒙上看不見了,為什么還能知道摸到的是什么?(幼兒討論)
二、觸摸游戲(感知物體的冷熱)
1、教師出示冰塊,問:這是什么?出示熱水袋,問:這是什么?
2、請幼兒用手摸一摸,感覺它們有什么不一樣?(鼓勵幼兒膽發言并給予充分肯定)
3、教師小結:熱水袋摸起來熱熱的,冰塊摸起來是冷的`、涼的。
三、觸摸游戲(感知物體的軟硬)
1、教師出示毛線:這是什么?
教師出示石頭:這是什么?
2、請幼兒摸一摸,說說感覺。
3、教師小結:毛線摸起來軟軟的,石威起來硬硬的。
四、游戲“找一找,摸一摸”
請幼兒在活動室找一找、摸一摸。以組為單位進行討論這些東西摸起來的感覺。
活動延伸:
準備多種材質的物品讓幼兒多做觸摸練習,在此基礎上進行“摸一摸、猜一猜”游戲,體驗觸摸游哮來的快樂。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的目的就是讓幼兒通過觸摸物體,獲得簡單的感性認識,在操作活動中,體驗觸摸游哮來的快樂。本次活動教師采取了游戲教學法,以三個觸摸游戲貫穿全過程,游戲最符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最能激發幼兒探索欲望,同時也能保持長久的活動興趣,學法有:觸摸法、觀察法、討論法、運用多種感官,探索事物得出經驗。整個活動幼兒始終保持著積極地學習態度,對提供的各種材料有著強烈的好奇心,都爭著去摸一摸、說一說,活動內容緊緊圍繞著教學目標,使幼兒在知識的積累與情感的體驗得到雙重發展。
摸一摸 篇8
王老師的活動目標是:通過觸摸,讓幼兒感知物體的冷熱,軟硬、光滑、粗糙。活動方法出示物體,讓幼兒觸摸后感知物體的冷熱,軟硬、光滑、粗糙。老師出示兩杯水問“這兩杯水,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捏一捏,海綿和積木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摸一摸,西紅柿的皮和黃瓜的皮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教師小結手能感到物體的冷熱、軟硬、光滑與粗糙。第二步出示摸袋,讓幼兒案教師的指令摸出相應的物體并口語表達出什么是什么的“請小朋友摸出軟的,硬的、光滑的,粗糙的東西來。第三步摸一摸自己身上,說一說什么地方是軟的?什么地方是硬的?什么地方是光滑的?什么地方是粗糙的?
什么地方是冷的?什么地方是熱的?最后請小朋友到教師和戶外去
摸一摸。
記得在王老師《摸一摸》試講中,黨灣高老師演示教具魔盒并未園長講解器用途時,園長馬上支出這個教具魔盒自支得不合情理,四個娃娃頭用藍色電光紙裝飾黏貼是為了引起幼兒興趣,但色彩不鮮艷,四個娃娃嘴里摸東西優秀不合適。園長當機立斷,修改教具。于是園長請來了幼兒園其他老師幫忙重新用彩色電光紙糊裱裝飾,娃娃頭糊好了,但娃娃嘴是在沒辦法更改,我們有在參賽前半小時臨時將魔盒改為摸袋,為每位幼兒忍受一個小袋子觸摸使用。轟動結束,評委都夸王老師進步不小,活動目標明確,以孩子為主體,層次清楚,環節過度自然,是他教學活動參賽以來最好的一次。
摸一摸 篇9
活動目標:
1.幼兒通過用手觸摸物體,發現物體冷、熱、軟、硬、光滑、粗糙的屬性。
2.發展幼兒的觸摸覺。
3.學習運用觸摸覺和正確的詞表達自己的感覺,如:冷(涼)、熱(溫)、軟、硬、粗糙、光滑等等。
活動重點:
激發幼兒探索身體奧秘的興趣。
活動準備:
冷水和熱水每小組各一瓶;海綿球和玻璃球,砂紙和卡紙貼起來的感知卡片等每個幼兒一套。
活動過程 :
1.教師帶領孩子復習歌曲《我有一雙小小手》,安定幼兒的情緒。
2.教師出示兩個形狀、顏色、大小相同的兩個瓶,里面都裝滿了水。
教師:這里有兩瓶水,你們看看,是一樣的嗎?有沒有什么不同?
幼兒動手探索,自由看、摸、聞、發現。
“不一樣。一個冷,一個熱。”
教師:你們是怎么知道的?
幼兒:“用手摸的”、“摸一下就知道了”。
3.教師:用手摸一摸就知道一瓶水是熱的、一瓶水是冷的。那么請小朋友再摸一摸你自己面前籃子里的海綿球和玻璃球,捏一捏看看有什么感覺?一樣嗎?怎么不一樣呢?
幼兒:玻璃球捏不動,海綿球能捏得動。
教師:捏得動的,是軟的,捏不動的,是硬的。誰來告訴大家玻璃球和棉花球,是軟的還是硬的?
幼兒:玻璃球的硬的,海綿球是軟的。
4.教師:現在,請小朋友們一只手拿著玻璃球,一只手拿著海綿球,然后告訴我,你們覺得哪個球是重的,哪個球是輕的?
幼兒:玻璃球是重的,海綿球是輕的。
5.教師:現在,請你們再摸一摸籃子里的卡片,先摸摸藍色泡綿紙的那一面,有什么樣的感覺?再摸一摸紅色卡紙的那一面,又有什么樣的感覺呢?
幼兒:藍色的那一面摸起來粗粗的,紅色的那一面摸起來滑滑的。……
教師:滑滑的就叫光滑,粗粗,……就叫做粗糙,藍色的是泡綿紙,泡綿紙就是粗糙的。紅色的是卡紙,卡紙摸起來是什么感覺呢?
幼兒:泡綿紙是粗糙的,卡紙是光滑的。
6.教師:現在,請你們再摸一摸自己的小臉,有什么感覺呢?
幼兒:軟的,熱的,滑滑的……教師:再摸一摸你們身上衣服,有什么感覺呢?
幼兒:衣服薄薄的、軟軟的,紐扣是硬的……
7.教師:現在我們到教室外面去,摸一摸外面的東西,(墻壁、欄桿、運動器具……)看看有什么感覺,然后告訴我你摸到的東西是什么樣子的,是軟的,還是硬的;是光滑的,還是粗糙的,…………
8.幼兒分散開,自由的去觸摸各種各樣的物體,說出自己的感覺,要求孩子們用學到的形容詞形容出來。
9.自由下課。
摸一摸 篇10
一、活動目標:
1、能夠大膽用手觸摸感知物品的軟、硬的不同特點。
2、嘗試用自己的語言大膽表述自己的感受,并且根據軟硬不同的特點進行簡單分類。
3、在游戲活動中感受探索發現的快樂。
二、活動重點:
能夠大膽用手觸摸感知物品的軟、硬的不同特點。活動難點:嘗試用自己的語言大膽表述自己的感受,并且根據軟硬不同的特點進行簡單分類。
三、活動準備:
①小豬佩奇帶來的禮物百寶箱一個
②各類不同的軟硬物品放到百寶袋中,每個幼兒一份。(每個袋中裝一個)
③分類用的筐子每組兩個(分別貼有豬爸爸和豬媽媽粘貼)四、四、活動過程:
1、創設送禮物情境,激發幼兒好奇心,引入活動。
活動開始,我以介紹小豬佩奇送禮物給小朋友引入活動“小朋友,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位小客人。看圖片,它是誰呀?小豬佩奇今天給小朋友帶來了禮物。出示百寶箱讓幼兒進行猜測。進一步集中孩子的注意力,誘發孩子的活動興趣。接下來邀請孩子上來摸一摸、試一試、鼓勵孩子用恰當的語言表達自己觸摸后的感受。愛玩是孩子的天性,游戲是孩子最喜歡的活動,以小豬佩奇送禮物引入活動,有效的吸引孩子,引發孩子的興趣,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引發孩子對禮物的興趣,就為下一個環節認識物品的軟、硬分類做好鋪墊。幼兒園教育應尊重幼兒的身心發展規律和學習特點,關注個別差異,促進每個幼兒富有個性的發展。此游戲活動能夠面向全體,能力稍弱的、膽子小的幼兒也能體會到成功和快樂。
2、通過觀察、觸摸、分類游戲等形式,引導幼兒對物品的軟軟、硬硬的進行分類。
由“小朋友,佩奇想請你們幫一個忙,把剛才給你們的禮物根據物品的軟、硬送給豬爸爸和豬媽媽。豬爸爸是藍色的筐子放硬硬的物品,豬媽媽是紅色的筐子放軟軟的物品,引入本環節。鼓勵幼兒大膽觸摸通過和好朋友的物品對比感知軟和硬的不同;通過簡單的分類進一步掌握軟、硬。
教育不能通過灌輸來進行,必須通過幼兒自己的活動來進行,通過觀察、比較、分類游戲等形式引導孩子認識物品的軟、硬。
3、為幼兒提供感興趣的操作材料,在操作中拓展幼兒的經驗。
在此環節的活動設計,運用了前面的經驗感知法。本環節由老師請小朋友再次挑戰更多的物品分類。為幼兒創設了游戲的情境,使孩子在探索中更進一步的掌握軟硬,小組合作進行軟硬分類。
教師小結:軟軟的`東西我們用手擺能會讓它變形,而硬硬的東西我們用手怎樣擺能都不會變形。
在基礎上,教師進一步提出問題“在我們的教室里還有哪些物品是硬硬的,哪些是軟軟的,身體呢?
五、活動延伸:
請小朋友到院子外面,回家找一找不同的軟硬物品和小朋友,爸爸媽媽一起分享一下。
課后反思:
本次活動的目的就是讓幼兒通過觸摸物體,獲得簡單的感性認識,在操作活動中,體驗觸摸游戲帶來的快樂。本次活動教師采取了游戲教學法,以三個觸摸游戲貫穿全過程,游戲最符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最能激發幼兒探索欲望,同時也能保持長久的活動興趣,通過觸摸法、觀察法、討論法、運用多種感官,探索事物得出經驗。整個活動幼兒始終保持著積極地學習態度,對提供的各種材料有著強烈的好奇心,都爭著去摸一摸、說一說,活動內容緊緊圍繞著教學目標,使幼兒在知識的積累與情感的體驗得到雙重發展。只是本次提供的操作材料相對少,不能全面的滿幼兒的積極探索。
摸一摸 篇11
教材分析:
這節活動是選自多元智能創意課程小班第2冊中的一個活動,小班幼兒對五官的概念還不是很清晰,他們能說出眉毛、眼睛、鼻子、嘴和耳朵的名稱,但不知道它們就是臉部的五官,為了使孩子們明確五官的名稱、位置和作用,我依據小班孩子的年齡特點,利用多種形式幫助孩子認識了解五官的名稱、位置和作用,并將其設置為本節活動的重難點。
設計思路:
依據小班孩子的年齡特點,本次活動我設計了看五官、摸五官、認五官、找五官、感受五官、貼五官六步,通過這六步讓孩子認識了解五官的名稱、位置和作用,完成活動的預設目標。
活動目標:
1、認識五官的名稱及位置。
2、了解五官的作用。
3、喜歡朗誦兒歌,體驗朗誦兒歌的樂趣。
活動準備:
大的掛圖一個、五官小卡片、臉型圖若干、視頻、書、花、音樂、鏡子
活動過程:
一、兒歌引題,激發學習興趣
師:今天我給你們帶來了一首好聽的兒歌,名字叫《點,點蟲蟲》請你們和我一起做。
二、自身觸摸,感知頭部五官
1、照鏡子看五官
師:我們一起拿出小鏡子,照一照自己的小臉蛋,臉蛋上都有什么呀?
2、教師提問
師:你們都照到了什么?誰來說一說?
3、個幼回答
4、師幼談話
師:我們把小鏡子拿到手里一邊照一邊摸一摸我們的臉蛋上都有什么?
5、教師小結
小結:在我們的臉上有眉毛、眼睛、鼻子、嘴和耳朵,它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五官。
三、欣賞臉譜,明確五官位置
1、出示臉譜
師:這兒有一個漂亮的臉譜,咱們一起來看一看。
2、師幼交談
師:這張臉譜上都有什么?它們共同的名字叫什么?
師:這是什么?(眉毛)它在臉的什么位置?(最上面)
師:這是什么?(眼睛)它在臉的什么位置?(在眉毛的下面,有兩只眼睛)
師:這是什么?(鼻子)它在臉的什么位置?(眼睛下面,中間位置,有一個鼻子)
師:這是什么?(嘴)它在臉的什么位置?(最下面,有一張嘴巴)
師:這是什么?(耳朵)它在臉的什么位置?(長在兩側,兩只耳朵)
3、師幼游戲
師:現在咱們一起來玩個游戲,名字叫“我說你做”大家仔細聽看一看誰指的又快又準。
4、教師小結
小結:眉毛、眼睛、鼻子、嘴和耳朵是我們的五官。眉毛在臉的最上面,眼睛在眉毛的下面,鼻子在中間位置,嘴巴在最下面,耳朵在臉的兩側。
四,師幼互動,了解五官作用
1、教師提問
師:剛才我們認識了五官,知道了五官有眉毛、眼睛、鼻子、嘴和耳朵,還知道了五官的位置,那五官都能做什么呢?誰來說一說。
2、幼兒回答
3、師幼游戲
師:誰來說一說眉毛能做什么?(眉毛在眼睛上邊,它可以阻擋灰塵和汗珠起到保護眼睛的作用)
師:眼睛能干什么?
師:現在請你們把眼睛蒙上,我手里拿了一樣東西,你們知道是什么嗎?把手放下,睜開你的小眼睛看一看,這是什么?(眼睛能看到周圍的世界,能看到各種各樣的東西,同時能分辨出不同物品的大小、形狀、顏色等)
師:鼻子能做什么呢?
師:我們用手把自己的鼻子捏住,小嘴巴閉緊,誰來說一說,你有什么感覺?我這里有一盒東西,它是什么味的呢?(鼻子能呼吸,是空氣進出的主要途徑,鼻子還能聞氣味,如香味,臭味等)
師:嘴巴能做什么?(嘴巴能說話,還能品嘗各種不同的味道)
師:咦?這是什么聲音?你怎么知道的?(耳朵能聽到周圍各種不同的聲音,如音樂、說話聲音)
4、觀看視頻
師:你們說的可真多,咱們一起來欣賞一段視頻,看看五官到底能做什么?
5、教師小結:
小結:我們的五官有它各自的作用,眉毛阻擋灰塵和汗珠,保護眼睛;眼睛能看到周圍事物,辨別事物的大小、形狀、顏色;鼻子能呼吸和聞氣味;嘴巴能說話和品嘗東西;耳朵能聽到周圍各種不同的聲音;它們對于我們來說都非常重要,我們要保護好他們。
五、動手操作,粘貼五官臉譜
1、介紹材料
師:這有一些臉譜可是五官寶寶都走丟了,請你們幫他們找回家吧!
2、提出要求
師:注意要保持桌面整潔,準確地將五官寶寶送回家。
3、動手操作
4、巡回指導
六、布置展板,自然結束活動
師:今天就貼到這里,沒有貼完的等到我們區域活動時再貼,貼好后我們把它布置到我們的展板上進行展示。
摸一摸 篇12
教學目標
讓幼兒用手感知幾種不同物品的'特性(軟硬、光滑、粗糙、冷熱等和各種形狀)。訓練幼兒的觸覺感受力。
教學準備
1.摸箱若干個。制作方法是:將紙盒子四周用彩色紙貼封好,在每個面上挖一個孔(大小剛好伸進一只手)。
2.不同質地、形狀的材料。如積木、海綿、棉布、絲綢、鑰匙、玻璃球等,冷、熱水袋各一個。
教學過程
1.辨別不同質地的物品
(1)教師向幼兒提供幾種不同的物品和材料,讓幼兒隨意摸一摸。然后,請他們辨別:哪些東西是軟的?哪些東西是硬的?哪些東西是光滑的?哪些東西是粗糙的?哪些東西是涼冰冰的?哪些東西是熱乎乎的?
(2)游戲《盲人摸物》。讓幼兒閉上眼睛(或用布蒙上眼睛),然后用手摸桌子上的物品。摸到一個物品要說出它是什么。說對了的幼兒應受到表揚。
2.摸箱游戲
(1)隨意摸出物品:將一些小物品放進摸箱中,讓幼兒從箱里隨意摸出一樣東西,并說出摸到了什么。然后把物品拿出來給大家看看,檢驗摸者說得對不對。
(2)摸相同的物品:教師拿出一樣東西,請幼兒在摸箱中摸出相同的東西;讓幼兒將兩只手分別伸進兩個摸箱中,摸出兩個相同的東西。
(3)按指令摸物:讓幼兒按照教師的要求在摸箱中找出東西。如“摸出一個正方體的積木”、“摸出一個軟的東西”等。
教學建議
1.教師要盡量多為幼兒提供一些材料。
2.活動結束后,可將摸箱擺放到活動區,讓幼兒自由地玩(摸一摸》的游戲。要不斷變換摸箱中的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