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數學活動:修路
設計意圖及理論依據:
認識平面圖形是小班數學活動中的一個重難點,在進行活動設計的時候,那些枯燥的圖形讓我覺得索然無味。“我都覺得無趣,孩子會被吸引嗎?”我不禁想到。《綱要》中提到:“要引導幼兒對周圍環境中的數、量、形、時間和空間等現象產生興趣,建構初步的數概念,并學習用簡單的數學方法解決生活和游戲中某些簡單的問題。”在綱要的引導下,結合孩子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的年齡特點,我想到了適合他們學習數學的方法——“情境教學法”。
《動物狂歡節》是一部深受孩子喜歡的電影,覓音熊憨憨的形象以及不怕困難要找到森林之心拯救森林的精神讓孩子們對覓音熊這個形象特別的喜歡。在和孩子們的談話中我又了解到,孩子們對于現在路上出現的大大小小的坑印象特別的深刻,我就想到了發動孩子們去修補一條紙制路的想法。修補路坑可以鞏固孩子對平面幾何圖形的認識,同時發展孩子們對圖形的對應匹配能力。把覓音熊尋找森林之心的情境和“枯燥”的數學知識相結合,符合幼兒認識平面圖形的特點,既:不是從形狀的特征來認識,而是將其和自己日常生活中熟悉的物體相對照。于是,結合以上幾個方面生成了這節課。
活動目標 :1、愿意和覓音熊一起修路,體驗成功帶來的快樂。
2、能正確識別三角形、圓形和正方形等平面圖形。
3、能按給定泥坑的形狀、大小、顏色為標準,找出對應的材料進行匹配。
活動準備:1.材料準備:ppt、《動物狂歡節》片段、紙制小路(上面鏤空圓形、正方形、三角形)、圓形、正方形、三角形、每人兩個籃子(內裝三角形、圓形、正方形若干)
2.經驗準備:對正方形、圓形、三角形有所經驗。幼兒看過《動物狂歡節》
活動過程及活動效果:
一、用故事引起幼兒興趣,激發幼兒幫助覓音熊的欲望。
1、演示覓音熊和房子圖片。
師:這是誰?我們一起來看看覓音熊和爸爸的新家吧。
引導幼兒觀察房頂、墻、門是什么形狀的。
幼兒:房頂是三角形的、墻是正方形的、門是圓形的。
(覓音熊的出現立刻吸引了孩子們的注意力,老師一說去看覓音熊和爸爸的新家孩子們都很興奮,在老師的引領下孩子們都能辨識三角形、圓形和正方形。)
2、激發幼兒幫助覓音熊的欲望。
師:風怪抓走了獅子大王,我們和覓音熊他們一起去森林之心把獅子大王救出來吧!
幼兒:好。
(愛幫助人是幼兒一個良好的品德,聽說要去幫助覓音熊,孩子們都很樂意)
3、演示風怪刮風后破壞的道路。
師:路怎么了?有些什么形狀的坑?走在有坑的路上會發生什么事?覓音熊他們應該怎么辦,請你幫他們想想辦法。
幼兒a:走在有坑的路上會摔倒。
幼兒b:可以把路給補好。
(“道路”一出現,孩子們就七嘴八舌的說了起來,“路壞了”“路上有洞”,當老師提出“走在有坑的路上會發生什么事?”時,孩子們馬上運用自己的生活經驗想到了可能發生的事情,也想到了很多的辦法,有的孩子說“可以把路補起來”,有的孩子說“用針線給它縫起來”還有的孩子說“找石頭把路修好”……在這個環節,孩子們很好的運用了自己積累的生活經驗來解決遇到的問題。)
4、引導幼兒大膽說出自己的辦法。
二、游戲“修路”。
1、帶領幼兒來到布置好的森林之路,幼兒嘗試用各種圖形進行匹配,完成修路的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