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活動說課稿《聲音處處都有》
一、說教材
《新綱要》提出:“幼兒園的教育活動應是教師帶領幼兒共同創設適應幼兒年齡特點的,豐富多彩的,引導幼兒在良好的物質環境和輕松愉快的心理氛圍中,積極主動,有趣地去觀察、實踐、創造、體驗,促進幼兒身心和諧發展的一種教育活動。”由此,我設計了這一科學活動《找規律》,目的就是讓幼兒在良好的物質環境中主動創設活動、參與活動,積極投身實踐,這樣幼兒身心才能獲得較大、較快的發展,使幼兒真正成為活動的主人。
二、說目標
活動目標是教學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著導向作用。根據中班幼兒年齡特點及實際情況,我確立了情感、認知、能力方面的目標,其中既有獨立表達的成分,又有相互融合的一面。本次活動目標為:
1. 感知物體之間碰撞會發出聲音,嘗試著聽辨幾種不同聲音。
2.學說“這是……發出的聲音”。
3. 培養幼兒對事物探索的興趣。
三、說重、難點
本活動著重點是感知物體之間碰撞會發出聲音,嘗試著聽辨幾種不同聲音。難點是學說“這是……發出的聲音”
設計理念:教師在活動中的如何作好指導者、觀察者、合作者、評價者的角色。作為指導者:不直接干預幼兒的探索活動,教師的指導變成一種隱性指導;作為觀察者:通過觀察去了解幼兒的發現和需要,去幫助幼兒尋到正確的操作照相機的能力;作為合作者:教師是幼兒活動的伙伴,尊重幼兒對美的作品的分析,相信幼兒能力,調動他們的積極性;作為評價者:在活動中注意對幼兒進行觀察和指導,對整個活動進行分析、評價。
四、說準備
為了更好地服務于本次的活動目標和完成活動內容,我做了以下準備工作:
小鼓一面、ppt課件、蘋果若干、水壺、水杯、清水、自制教具(豆豆瓶)、塑料袋一個。
五、說教法
《新綱要》中指出:幼兒是中心,教育活動應以幼兒的需要、興趣,尤其是幼兒的經驗來進行。在活動中,我對總結較色的定位是一個參與者,我希望和孩子們共同發現、共同尋找,讓孩子們在聽聲音時享受模仿的快樂。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我采用了以下幾種教法:
1. 討論法:是指教師根據幼兒已有經驗互相合作,共同探討問題答案的方法。在整個活動中,我只是不斷出示各種聲音讓幼兒分辨,讓幼兒相互討論:這是什么發出的聲音?還有什么樣的聲音?其中我對幼兒聽出來的各種聲音給予分析,聽對的給予表揚。
2. 演示法:運用直觀的實物(水壺倒清水,教師喝水)和現象,讓幼兒觀察到聲音從哪里來的?這樣更加方便幼兒理解。
六、說學法
1. 討論法:幼兒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和同伴之間的互相的討論、交流,
2. 體驗法:我會讓幼兒模仿各種聲音,使他們通過自己的體驗,知道聲音處處都有。可以更加好地完成本節活動的目標
3. 觀察法:通過教師的行為示范,讓幼兒知道聲音從哪里來的。學會說:“這是什么發出的聲音”。從而更加好的訓練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七、說過程
整個活動過程步驟為:
1. 教師出示圖片,請幼兒觀察:圖上是什么?它有什么本領?
2. 教師出示各種聲音請幼兒分辨:這是什么發出的聲音?你還聽到過什么聲音?
3. 教師出示實物請幼兒仔細觀察,并說出他是怎么樣發出聲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