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學《誰會浮起來,誰會沉下去》
一、 教材依據
未來出版社 中班下冊《科學》第34頁。
二、 設計思路
孩子們在游戲及日常生活中,會發現一些奇怪的現象如:船為什么會浮在水上?為什么有些東西會浮在水面而有些東西會沉在水里?等等,為了滿足中班幼兒園強烈的好奇心,并結合《綱要》關于“科學”方面的目標,我讓幼兒親身探索身邊的科學,讓他們自己去接觸沉浮的現象,并對沉浮現象做出簡單的分析、判斷和理解。因此,我設計了這個科學學習活動。
三、 活動目標
1、使幼兒了解哪些東西放在水里使沉下去的,哪些是浮起來的,并學會分類。
2、使幼兒通過觀察、實驗、記錄等方法,了解物體具有浮力這一特性。
3、激發幼兒對浮沉現象的興趣。
4、充分暈用一些實驗材料和多媒體來輔助幼兒更好的完成實驗,更清晰地感知沉浮現象。
四、 活動重點
幫助幼兒了解物體沉浮的特性,并能按照要求完成實驗。
五、 活動難點
培養和激發幼兒探索的興趣。
六、 活動準備
1、實驗材料:積木、乒乓球、玻璃珠、塑料瓶、鐵釘、塑料、泡沫、石頭、樹葉、硬幣、鑰匙、筷子、指甲刀等
2、每組一盆水,一塊擦手毛巾。
3、記錄表、鉛筆。
4、透明的水槽一個。
5、圖片(會浮的物體)。視頻播放:輪船、小木船、竹筏、救生圈、小鴨子游泳。
七、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
1、律動《小小椅子轉過來》
2、老師:小朋友,我們來看看老師桌子上放著什么東西?(展示裝滿水的水槽)
3、教師出示筷子、指甲刀、大塊積木、鑰匙四種材料,請幼兒猜測把他們放入水里會出現的情況。
4、幼兒猜測后,教師依次實驗來驗證結果。發現有的是沉下去的,有的是浮起來的,告訴幼兒有一種神奇的力量叫“浮力”。
(二)、浮沉小實驗
1、教師展示實驗的材料,交代具體的實驗方法和記錄方法以及實驗的注意事項。
2、教師在每組選出一個記錄員,然后分發實驗材料,組織幼兒開始實驗。
3、全班幼兒分六個組進行實驗,教師巡回觀察指導。
(三)、浮沉材料分類
1、展示幼兒的實驗結果,教師用實驗再次驗證,對表現好的小組給予獎勵。
2、請四個幼兒到前面來對所有的材料進行分類,并集體復習依次實驗結果。
(四)、活動延伸
1、告訴幼兒“浮力”帶給我們生活的便利,播放圖片(木船、竹筏、輪船、救生圈等)
2、請幼兒在日常生活中善于觀察哪些東西會沉下去,哪些會浮起來。
八、 活動反思
本節課是一節實驗課,由于這種類型的活動在我們日常教學中開展的較少,幼兒顯得格外興奮,參與的熱情很高。“浮沉原理”本是生活中一種常見的自然現象,但是對于中班的幼兒來說還缺乏這方面的經驗。因此,這節課我主要通過觀察、實驗、記錄、展示實驗結果、材料分類等環節,讓幼兒充分感知物體的浮沉現象,課堂效果較好,活動目標基本達到。但是在實驗過程中,少數幼兒紀律不夠好,課堂場面一度較混亂,這是我事先沒有預料的,在以后教學中,課前準備方面我還要多下功夫,以便更好應對課堂突發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