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學:蝴蝶(精選2篇)
中班科學:蝴蝶 篇1
目標:
1.在認真觀察蝴蝶基本特征的基礎上,嘗試用搓、壓等技能制作出不同外形的蝴蝶。
2.在為蝴蝶打扮的過程中,感受蝴蝶的對稱美。
準備:面泥每人一盒、墊板、蝴蝶圖片、制作步驟圖等
過程:
一、談話導入
兒歌《蝴蝶》:蝴蝶蝴蝶真美麗,飛來飛去花叢里。飛到東,飛到西,你愛花兒我愛你。(出示不同蝴蝶的圖片)
提問:1.飛來了那么多的蝴蝶,它們長得什么樣的呢?
小結:蝴蝶長長的身體上都長了兩隊美麗的翅膀,頭上還有一對漂亮的細細的觸角。
2.蝴蝶漂亮的翅膀上都有哪些花紋呢?它們是怎樣的?
小結:原來蝴蝶左邊的翅膀和右邊的翅膀上的花紋是一樣的,我們可以叫做是對稱的。而且翅膀上的花紋有的是圓點、有的是條紋真漂亮。
二、老師示范
還有很多花兒想邀請蝴蝶來做客,我們一起請蝴蝶出來吧。
以蝴蝶生長過程示范:
1.小時候的蝴蝶是躲在哪里的呢?(搓一個大大的圓圓的球,代表蝴蝶小時候的家——繭)
2.經過努力,蝴蝶把繭啄破了一個口子,口子越來愈大,變成了四塊(球一分為四,每兩份一樣大小,代表變成了翅膀),橢圓形的翅膀(壓扁)能讓蝴蝶飛起來。
3.蝴蝶想:我的頭上還要有一對觸角,這樣才能和朋友碰碰頭打招呼、跳舞起來才更好看。(搓兩條細細長長的面泥,裝在翅膀中間)
4.蝴蝶出生了,到花園里跳舞去了。讓我們可它們穿上漂亮的衣服吧。
三、幼兒制作
1.可以用哪些顏色來做蝴蝶呢?(各種顏色)
2.做完翅膀后可不可以再打扮下翅膀呢?(可以用小圓等圖形裝扮翅膀,而且左右兩邊要一樣的)
3.重點指導:幼兒按壓蝴蝶翅膀時的力度是否適中。
四、作品展示,講評。
1.將作品放置在一起,變成大幅的蝴蝶圖供幼兒欣賞。
2.和同伴說說自己制作的蝴蝶,念念兒歌,說說自己的感受。
中班科學:蝴蝶 篇2
一、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運用對稱的方法剪出蝴蝶的基本形狀,并能用已學過的各種變化的線條和簡單的圖案進行裝飾。
2、鼓勵幼兒大膽想象、創作。
3、激發幼兒表現美、創造美的興趣。
4、培養幼兒與他人分享合作的社會品質及關心他人的情感。
5、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二、活動準備
1、課前已欣賞過蝴蝶標本、圖片,知道蝴蝶的基本形態。
2、紙、剪刀、鉤線筆、蠟筆、膠水、回形針;蝴蝶頭飾一個。
3、《梁祝》樂曲,錄音機。
4、創設春天美麗的情景。
三、活動過程
主要環節:感受美--創作美--表現美--感受美情景設計:創設春天美麗的情景,能讓幼兒親身地感受,以直觀的、具體的美來打動幼兒的.心靈,使他們對美的形式和表象由感受到欣賞,從而激發表現美、創作美的興趣。這一環節,是為后面的創作活動作鋪墊的。
1、欣賞蝴蝶的美。(出示蝴蝶圖片的展版)(1) 小朋友你們看到了什么?(蝴蝶)(2) 這些蝴蝶長得什么樣呀?它們有什么特點?你們可以走上來仔細地欣賞一下。
(3) 集中:你覺得這些蝴蝶怎么樣?
(4)討論:什么地方很漂亮?(教師引導幼兒說出蝴蝶的圖案美、對稱性等特征)學習詞:對稱,兩邊一模一樣叫對稱。請你來找一找蝴蝶有哪些地方是對稱的?(引導幼兒說出蝴蝶兩邊的花紋、圖案、顏色、大小等是一樣的)(評析:第一環節是一個感受蝴蝶美的過程,以《梁祝》樂曲作為背景音樂,給了孩幼兒子聽覺上的美,展示各種蝴蝶圖片讓幼兒欣賞,給了幼兒視覺上的美。因為藝術教育的一個重要目的就是教育和訓練幼兒"有音樂感的耳朵"和"能去感受形式美的眼睛"(馬克思)。感受美是美育的基礎,感受是表現的前提,幼兒只有在此前提下,才能在藝術活動中表現出對美的情趣。這一環節是為了給后面的創作作鋪墊。)2、創作蝴蝶的美。
(1)蝴蝶真的很漂亮,你想自己扮成蝴蝶嗎?(出示蝴蝶頭飾,引起制作興趣)(2)動動腦筋看,老師是怎樣把這個蝴蝶頭飾做出了;來的?用什么方法可以剪出對稱的蝴蝶?(把紙對折后,畫上蝴蝶的半個身體,再沿著線剪下來)(3)小朋友可以在蝴蝶身上畫上各種線條或簡單的圖案進行裝飾。我們來比比看,誰做得蝴蝶頭飾最漂亮。
(4)幼兒制作蝴蝶頭飾。(教師鼓勵幼兒大膽想象,用各種線條和圖案裝飾蝴蝶)3、幼兒頭戴蝴蝶頭飾進行表演。
(1)小朋友做的蝴蝶頭飾真美啊,你們可以相互介紹一下。
(2)聽了這段音樂感覺怎么樣?想干什么?讓我們一起扮作一只美麗的蝴蝶到花園里去玩耍吧!
(評析:最后一個環節為幼兒創設表現美的機會。讓幼兒在優美的樂曲聲和創設的環境中表演,相互欣賞著美麗的蝴蝶頭飾,從整體上感受到了美,從而幼兒會產生一種知覺美。)
活動反思:
由于本次活動的開展,是從孩子的興趣點生成的,所以幼兒對整個活動充滿了興趣,他們的積極性、主動性得到了很好的激發。活動中蝴蝶圖片的欣賞、多媒體課件的運用、游戲與音樂的有機結合,不僅使幼兒了解了蝴蝶的種類、成長過程、身體特征,使重點和難點的學習得到很好的解決,更重要的是:幼兒在活動中感受到了美,在游戲中體驗到了快樂。整個教學活動中,語言(故事)、藝術(表演)、健康(游戲)等領域教育的滲透,體現了新《綱要》中“整合”的教育理念。表演和游戲活動的開展,也正順應了孩子活潑、好動、愛表演的年齡特點,幼兒在動靜交替、輕松愉快的氛圍中真正體驗了快樂。
當然活動中也存在不足:比如,游戲《毛毛蟲變蝴蝶》內容太簡單,只停留在幼兒用動作來表現蝴蝶的4個生長過程,沒有更深的去挖掘。可以在每一遍游戲結束,讓幼兒擺出不同的姿勢,“變”出不同的蝴蝶,對于大班孩子來說這樣可以使游戲內容更豐富、更有趣味,也更有挑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