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聲對不起》教學設計(精選4篇)
《說聲對不起》教學設計 篇1
之一
佚名
教學要求:
1、通過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通過討論交流,明白一個講文明、懂禮貌的小學生做錯了事就應該主動道歉,承認錯誤。
2、找出文中描寫心理活動的語句,反復朗讀“我的嗓子眼兒像堵了塊石頭似的,連一個字都吐不出”這句話,聯系上下文體會“我”的心情。
3、引導學生在學習、生活中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從小做一個講文明、懂禮貌的好學生。
教學重點:
通過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通過討論交流,明白一個講文明、懂禮貌的小學生做錯了事就應該主動道歉,承認錯誤。
教學難點 : 找出文中描寫心理活動的語句,反復朗讀
教學準備: 小黑板、生字卡
教學時間: 兩課時
教學過程 :
第一課時
一、 引入新課
讓學生收集文明用語,并說說每句話分別是在什么情況下用。
板書課題:說聲“對不起”
二、 讀課文,整體感知
1、 學生自讀課文
2、 思考問題:“我”為什么應該和陸葉說“對不起”?
三、 集體討論:
1、 小作者的表現:開始是怎樣的?(緊張害怕)
后來是怎樣的?(鼓起勇氣,超越自我)
2、 是什么力量讓他這樣做的?
3、 抓住重點句子理解課文:
4、 課文第四自然段先寫周圍的環境“靜得出奇”,再寫我的感受“我的嗓子眼兒像堵了塊石頭似的,連一個字都吐不出”這時,可讓學生結合自己的實際談感受,想象小作者當時的心情,最后寫“我”的表現及心理活動,抓住“愣愣”“不敢看”體會作者的心情。在體會第四自然段時,讓學生把描寫感受和心理活動的句子找出來,使作者心情的不平靜與教室里靜得出奇形成對比,然后讀讀上下文,想想作者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感受及心理活動,最后把體會出的緊張、害怕的心情讀出來。
四、 讀自己喜歡的段落。
第二課時
一、復習課文內容
二、學習生字詞
1、 通過預習你已經學會了哪些生字?
2、 還有哪些生字你沒學會?有什么困難?
3、 本課生字較多,可以分類教學。如:
陸陳眶秒——可聯系實際理解字義
挨超劃搓諒——在學習課文時結合語言環境理解字義
4、書寫:注意“陸、歉、湊、束”等
5、開火車認讀生字卡。
6、給每個生字組詞。
三、布置作業 :抄寫生字詞。
板書設計 :
說聲“對不起“
緊張、害怕鼓起勇氣、超越自我
教學后記:
這一課“我“的心理活動描寫很生動,我將它作為指導學生描寫心理活動的范例來講,重點指導學生抓住其中的重點詞,看作者是怎樣講心理活動寫活的,另外強調將這些句子讀好,讀出作者當時的心理,學生再這樣的練習中能很好地領悟到怎樣寫好心理活動。
《說聲對不起》教學設計 篇2
〖教學目標〗
1.自學文中的生字,認識16個生字,能正確書寫“超、陸、劃、陳、秒、諒、束”。
2.抓住表現人物心理的詞句體會人物當時的心理活動,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能用簡潔的語言概括課文大意,懂得做了錯事應勇于主動承認錯誤。
〖教學過程〗
。ㄒ唬┳詫W生字,把課文讀正確
1.借助書后生字表準確認讀16個生字。
(注意:“挨”讀“ái”,二聲;“束”讀“shù”,四聲!皠潯笔嵌嘁糇郑谶@讀“huá”。)
2.練習正確地朗讀課文。做到讀準字音,不多字,不丟字。
。ǘ┱w感知,自主質疑
1.默讀課文,想想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話概括一下課文的大意,(起因――經過――結果),盡量做到語言清楚、簡潔。
2.找出文中讀不懂的地方(包括詞、句……)
生動筆勾勾畫畫
師引導:讀不懂的地方怎樣解決?――生:結合上下文反復讀,思考。
3.組內交流(暫時解決不了的在班上集體交流)
1)重點引導學生結合上下文理解“固執、自私、不知所措、窘、期待、責備、責怪”的意思。(責備――責怪 互為一組近義詞)
2)指導學生用“不知所措、責備”造句
理解詞義――找原句,摸索用法――思考:什么樣的語境下,能用上這些詞――練習仿句
。ㄈ┚x重點段落,體會人物心理活動
1.默讀課文,畫出表現人物心理變化的句子。想像人物當時的心理活動。
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后與同桌同學交流,合作中發揮同學間互相補充,幫助的作用。
板書:不知所措――一個字都吐不出――好難好難――鼓足勇氣
2.重點體會四、六兩段。
1)引導學生反復讀這兩段話,想想當時作者心里想什么?(提示學生可以結合自己的體驗說)
2)這種體驗你又是通過哪些語言感受到的?(進一步理解語言,學習語言)
“我的嗓子眼兒里像堵了塊石頭似的,連一個字都吐不出!薄袄蠋煱 报D―形象的語言表現出我當時心里的矛盾。
(指導學生學習文章細膩的描寫人物心理活動的方法。)
3)找出描寫老師的句子,想一想描寫老師的句子能否刪去,為什么?
。ㄒ龑W生從中體會到:正是在老師的鼓勵下,我才有勇氣去承認錯誤。)
4)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讀出人物心理活動的變化。
自己讀――同桌評價讀――指名讀(通過評價來逐漸提高朗讀的水平)
。ㄋ模⿺U展延伸,練習說話
1.你對文中的“我”怎樣評價?
2.如果換作你,你會怎樣做?
(引導學生認識到:人犯了錯誤應當有勇氣承認錯誤,這樣會得到別人的諒解)
《說聲對不起》教學設計 篇3
[設計思路]
孩子們在幼兒園游戲、玩耍時,經常會出現這樣那樣的摩擦與糾紛。有的孩子能很好的解決,有的孩子則不會。你瞧!剛才還是一對好朋友呢!可因為一點小事情轉眼間誰也不理誰了。之所以會這樣主要是因為現在的孩子在家嬌生慣養慣了,都非常缺乏合作精神、交流意識。為了引導孩子正確處理同伴間的矛盾,提高他們的交往能力。我設計了這節社會活動——“對不起”真神奇!
[活動準備]
自編情景故事一個、掛圖四張、歌表演磁帶一盒、小紅花若干。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
1、講故事( 一天,陽光明媚、天氣晴朗,老師帶小朋友在院子里玩滑梯。大家都玩的非常高興,只有雅雅和婷婷不玩。老師發現了,走過去問是怎么回事?婷婷告訴老師:剛才上滑梯的時候雅雅不小心踩了婷婷的腳,婷婷被踩疼了可雅雅也不理,婷婷感到既委屈又疼,于是,兩人就誰也不理誰了。在老師的勸說下雅雅走到聽婷婷面前,用細小的聲音說了一句“對不起……,”沒想到這神奇的三個字一出口,婷婷頓時不哭了,原諒了雅雅,兩個好朋友又重歸于好了。)
2、提問:小朋友,你碰到過這樣的事情嗎?你是怎樣做的呢?
小結:生活中我們經常會因為各種原因不小心碰到了別人,這個時候我們要主動向別人道歉;而當別人不小心碰到了我們,也要向我們道歉,我們才愿意原諒他。這樣大家在一起才能和睦、愉快的相處。
二、觀看掛圖。
1、玩積木時榮榮不小心把實實的積木弄到了。
2、喝水時鵬鵬不小心把水灑到了婧婧的身上。
3、吃飯時龍龍不小心把飯湯弄到笛笛的手上了。
4、睡覺時文文不小心蹬到了策策的身上了。
小結;老師帶領幼兒一起邊看掛圖邊討論:如果掛圖上的小朋友是我,我會怎樣做!
三、欣賞歌曲《對不起,沒關系》
1、教師演唱歌曲,幼兒仔細傾聽歌曲內容。
2、教師和幼兒一起演唱歌曲,鼓勵幼兒和老師一起創編動作。
3、請兩個小朋友到前面來進行情境表演。
小結:為了我們的社會大家庭更加和諧、文明,我們從小就要養成講文明、懂禮貌的好習慣。向歌詞里唱的那樣,勇敢的向人家道歉,說聲“對不起”。這是多么具有神奇作用的三個字。——“對不起”。無論別人多么生氣他也一定會轉怒為喜向你說“沒關系”的!
[活動延伸]
帶領小朋友繼續學習包括“對不起”在內的十字文明禮貌用語:“請”、“對不起”、“你好”、“謝謝”、“再見”,并評選出每周的 “文明禮貌用語小明星”,張貼小紅花。
《說聲對不起》教學設計 篇4
下面是3篇關于三年級語文《說聲對不起》教學反思的范文,內容條理清晰,是篇不錯的范文,大家不妨多加參考。
三年級語文《說聲對不起》教學反思一
《說聲“對不起”》是三年級上冊第五單元——“我們和我”中編排的一篇主體課文。學習本單元可以使學生真切地意識到自己的成長,能夠在學習、生活中更多地去關注集體,關心他人,克服缺點,不斷進步!墩f聲“對不起”》這篇課文是經常發生在學生們中間的一件平凡的小事。主要講“我”不小心用手中的鉛筆把同學陸葉的下巴劃破了,老師讓我向他道歉,可我說不出口,最后,在老師、同學的鼓勵下,我克服了心理障礙,大聲向同學說了聲“對不起”。這個故事告訴大家,講文明、懂禮貌是一個小學生應有的好品質。
課文共9個自然段,以第一人稱敘事,語言樸實、直白,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便于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將心比心,理解小作者當時的心情,產生情感共鳴,達到教育的效果。
第一環節:上課一開始,我讓學生先交流自己在生活中都會用哪些文明用語?并說說這些文明語言分別在什么情況下使用引導學生談談自己的感受,為學習課文時體會人物的心理活動作好鋪墊?然后引出課題。
第二環節:深入學習課文內容,懂得道理。《課標》指也:“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閱讀的過程是富有創造性的過程。”課堂上讓學生默讀第三至八自然段,了解陳剛的心理變化。討論:剛開始,陳剛說不出口,后來大聲說,是什么力量讓陳剛這樣做?
第三環節:聯系實際談體會。此環節是為了讓學生再現生活情境,加深印象。但在此環節也有學生提出:課文所講的起因,是因為陸葉突然撞了“我”,才會造成 “我”一擋,后果把陸葉的下巴劃破了。為什么“我”要道歉?這個總理暴露學生相處中經常出現的事情,以及他們的處理方式。也許學生就是認為,別人先動我,我就應該還手。這時,我緊緊抓住學生的心理,讓他們細讀課文第二自然段,引導他們發現陸葉“突然”撞“我”,“我抬手一擋”是本能反應,而此時“我”“正在練字”,手中的鉛筆劃破陸葉的下巴,確實出于無意。從事情發生的過程引導學生發現,其實兩個都沒有錯,但結果卻是陸葉受傷。那么不管是否故意,受傷因 “我”而起,“我”就應該向陸葉道歉。
面對這樣的理解,或許有的學生還是不能接受。但孩子的成長,一定要過這一關——從“我”走向“我們”,學會與人相處,主動與人溝通。
三年級語文《說聲對不起》教學反思二
《說聲“對不起”》這一課主要講學生之間經常會發生小的摩擦,如何處理這些矛盾,是每個學生成長過程中必須學會的交際能力。這篇課文,生動地記敘了陳剛不小心劃破陸葉下巴后向陸葉道歉的心理過程。上這一課之前剛好班上的一位男生烜發生了這樣一件事:
星期一下午是上選修課的時間,那天下午放學時,男孩烜的媽媽來教室里找我,看到她不滿而略帶氣憤的神情,聽完她的述說,我才明白,烜在上足球選修課時,因為不小心絆倒了籃球選修班上一位高年級的男生,那個大孩子事后在自由活動時找到烜威脅了一番后,把他的口風琴拿走了。烜媽媽一邊在氣自己的孩子不爭氣,遇事不主動和老師報告,一邊氣那個大男孩太欺負人。我看了一眼在一邊默不作聲的烜,再次問了事情的經過,然后跟他說:“孩子,你看,今天媽媽來學校里很生氣,你知道是為什么嗎?”烜說:“因為我把口風琴搞丟了。”“還有呢?”我再問。“還有我沒有把事及時跟老師說,沒有及時處理這事情。”烜低頭小聲說。我摸摸他的頭說:“對啊,看來你心里都明白呢!現在放學了,大家都回去了,你也找不到那位哥哥了。你和媽媽先回去吧,我們明天再找選修課的老師協助處理這事兒了。”
這事過后第二天正好上新課《說聲“對不起”》,新課導入時,我對孩子們說:“上課前,我先給你們講一個發生在我們身邊的小故事。”然后我把烜的選修課風波說了一遍,之后提了一個問題:“烜已經明白了自己的不對,但是,你們想想吧,大哥哥為什么會在發生碰撞事件后拿走烜的口風琴呢?如果是你,你會怎么做,避免這件事的發生?”問題提出后,孩子思維很活躍,有說到應該及時和老師匯報,更多的孩子說到——事情發生時,應該及時和對方說聲“對不起”。
聽到孩子們思考的結果,我很滿意,通過拿這件剛剛發生的身邊的小事情作為新課的導入,達到以下幾個好的效果:一、孩子們聽得認真,思考很有現實意義,對他的今后的行動指導有參考價值。二、開門見山,直觸學習課文要達到的最終教育效果。三、以“說聲對不起”為重點詞,展開了后續學習,對人物內心彷徨猶豫的理解,對同學和老師的友情幫助的認同提供了實際的事例,引導孩子從自身出發,感同身受地理解了“我”。在朗讀課文時也能抓住人物內心,讀出情感。
三年級語文《說聲對不起》教學反思三
本節課中,我給學生創設了一個寬松和諧的學習氛圍,果斷地將學習的主動權教給學生,引導學生大膽質疑,課堂成了他們主動學習的平臺。學生情緒高漲,思維活躍,提出了各種各樣的問題,我及時采取了不同的形式,將這些問題變成了有效的課堂教學資源。
一、注重自悟
讓學生在教師搭建的平臺上展現對文本的獨特感悟,是將學生的問題變成課堂資源的有效途徑。學生通過自己的讀書實踐提出問題,我并不急于要求學生回答,而是給予學生充分“悟”的時間,鼓勵、引導學生深入讀書、思考、討論,使學生從不同側面獲得了較為豐富的感悟,變“要我說”為“我要說”,最終“老師為什么要讓陳剛向陸葉道歉”這個問題便在學生的層層分析中迎刃而解了。
二、情趣引導
如果說興趣是語文教學的敲門磚,情趣則是語文教學的精神催化劑。對于學生的問題:“‘支支吾吾’是什么意思?”我沒有直接給出答案,而是讓學生結合文中的意思來理解,并通過角色扮演,進行對話練習,生生互動,師生互動。在看到學生沒能讀出陳剛“支支吾吾”說話的語氣時,我并不急于范讀,而是用戲劇性的語言點出學生讀書的不足,然后引導促俄生讀書感悟。結果學生不僅把陳剛“支支吾吾”說話的語氣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讀出來,還把他窘得“滿臉通紅、不知所措”的神態表演得惟妙惟肖。看來激qing、激趣與鼓勵是解決問題的良好催化劑。
一節課下來,我深深地感受到學生思維的火花相互碰撞所產生的巨大魅力。我想:教師只有真正把學生當作“語文學習的主人”“發展的主體”,教學中才會不斷涌現新的活力,新的生命。而教師則要緊緊抓住文本,并輔以積極的引導,才能讓學生的問題成為有效的課堂教學資源,課堂才會呈現出如此精彩的畫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