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音樂活動:捉螃蟹
一、活動目標:
1、 能隨音樂合拍地做出“螃蟹跳舞、吐泡泡、撓癢癢”動作。
2、 在音樂變化的時候,能根據教師的體態語或語言提示做出與音樂相匹配的動作。
3、 在做螃蟹橫行、躲藏動作時不影響同伴。
二、活動準備:
1、剪輯音樂,加入捉螃蟹的音樂。
2、自制一張螃蟹網。螃蟹一只。
三、活動過程:
1、 引導幼兒學習a段音樂的動作。
(1)師:小朋友,你們見過螃蟹嗎?螃蟹的腳是怎么動的呢?(請幾位幼兒用手做動作)
(3)引導幼兒用腳自由練習
(4)集體練習用手腳跳螃蟹舞(a段音樂第一遍)
(5)用優美的動作再跳一遍(a段音樂第二遍)
2、創編、學習b段音樂的動作。
(1)教師:小朋友知道螃蟹生活在哪里嗎?它最喜歡干什么?
(2)請個別幼兒示范螃蟹走路、吹泡泡的動作。
(3)集體練習螃蟹吹泡泡、走路的動作(b段音樂第一遍)
(4)提醒幼兒找空地方再做一遍(b段音樂第二遍)
3、創編、學習c段音樂的動作。
(1)教師出示螃蟹給老師撓癢癢。
(2)引導幼兒從不同方位創編多種撓癢癢動作。
(3)集體學習螃蟹撓癢癢動作。(c段音樂第一遍)
(4)提醒幼兒把動作做得整齊好看一些。(c段音樂第二遍)
4、聽音樂完整地練習動作。
(1)教師:剛才,我們學了螃蟹的好多動作,下面我們一起來跳個螃蟹舞吧。(完整音樂第一遍)。
(2)再次聽音樂跳螃蟹舞 (完整音樂第二遍)。
5、傾聽并感受尾聲音樂。
(1)教師:聽,是誰來了?他來做什么呢?(尾聲音樂第一遍)
(2)出示魚網,交代游戲規則,提醒幼兒仔細聽好音樂,師幼玩捉螃蟹游戲(尾聲音樂第二遍)
6、散點站位,聽音樂完整做動作。
(1)請一位幼兒做捉螃蟹的人,聽音樂完整做動作,再玩一次游戲。
(完整音樂一遍)
分析:最后的捉螃蟹游戲主要是引導幼兒能仔細傾聽音樂,根據音樂的不同和變化做出相應的動作,注意在做躲藏動作時不影響同伴,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培養了幼兒互相合作、互相謙讓的精神
教案簡析:
本次活動的音樂選自美國的兒童舞曲以及《水族館》片段,這段音樂分為abc三段,a段音樂是學習螃蟹跳舞,b段音樂是學習螃蟹吹泡泡、走路的動作,c段音樂是創編撓癢癢的動作。由于螃蟹是小朋友很熟悉而且比較感興趣的一種動物,所以活動主要是引導幼兒在自己已有的生活經驗的基礎上,來創編螃蟹的各種動作。
所以我把本次活動的目標定位在:
1)隨音樂合拍地做出“螃蟹跳舞、吐泡泡、撓癢癢”動作。
2)在音樂變化的時候,能根據教師的體態語或語言提示做出與音樂相匹配的動作。
3)在做螃蟹橫行、躲藏動作時不影響同伴。
在整個活動中,我發現孩子們的積極性較高,他們能大膽響亮地回答問題,把螃蟹跳舞、吐泡泡、撓癢癢的動作表現得優美、到位,完全沉浸在整個音樂活動中。
另外,我們也想通過讓幼兒學習互相吐泡泡、撓癢癢的動作,使孩子互相幫助、互相合作的能力得到提高,這一點小朋友在活動中也很好地體現出來了。
在教學活動的組織方面還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望各位老師提出寶貴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