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中班詩歌欣賞:《蟲和鳥》
(3)以競賽形式展開,分組朗讀詩歌。
幼兒的生活離不開游戲,他們愛玩,好學,在游戲中他們常常很放松,學習效率也往往最高,而以競賽形式開展的教學活動在某種意義上符合了幼兒游戲的特點,故幼兒在這種情景中的學習積極性最高,能力也會大大提高。 1.3獨立朗讀詩歌,主動講述生活中自己洗東西的經驗或是見到別人洗東西的經過,教師要鼓勵幼兒,尤其是不愛說話或是自卑、自閉的孩子大膽發言。
階段小結:教師對本階段的內容進行概括和評定,幫助幼兒回顧和評定自己在本階段中的表現以及下一階段的目標或是努力的方向。對于年齡小的孩子,當教師明確了每一階段的任務和目標后,幼兒往往能更好的發展。 2、第二階段:學會合作(理解詩歌內容并創編動作)
2.1通過前面的講述,幼兒對詩歌的內容越來越熟悉,理解詩歌內容已不是本階段的一個很艱巨的任務。因此教師應把重點放在為詩歌創編動作過程中幼兒合作能力的培養和提高上。
2.2動作創編的形式:以合作創編為主,鼓勵獨自創編
給幼兒充分的自由,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對詩歌內容進行動作創編,教師適時介入并給予指導和幫助。
本部分對于中班幼兒來說具有一定的挑戰性,因此在活動中可采取合作創編為主,鼓勵獨自創編。以合作創編為主,一方面可培養幼兒的合作能力,另一方面也可為幼兒在獨立創編時積累一定的創編經驗。
創編動作的過程中,是一個發揮幼兒想象力和創造性的一個極好的機會,教師一定要充分利用好這次機會,培養幼兒的自信心和創造性。 2.3分組表演與展示創編成果,引導小朋友互相學習
階段小結:教師對本階段小朋友的表現要更進一步的進行指導和肯定,在跳一跳就夠得著的學習階段,幼兒通過不斷的嘗試與試誤,自身內部的評價系統會給以反饋,小朋友相互之間的評價也會給以反饋,在幼兒的評價系統還未發展完善的時候,對自己的評價往往不太客觀,最容易受挫,所以教師要通過不斷地觀察,適時介入孩子們的活動中,引導和激勵他們克服困難,并通過總結幫助小朋友更加客觀的評價自己和其他小朋友。 3、第三階段:感受詩歌
3.1本階段是一個融合階段,教師的主要任務就是引導兒童運用剛學會的經驗有感情的朗讀詩歌,體驗詩歌的內容,感受詩歌的語言美,形式美,韻律美,從而喜歡詩歌,喜歡閱讀活動,培養閱讀的興趣和習慣。
3.2在背景音樂的伴奏下,有節奏的朗讀詩歌并結合本組小朋友創編的動作進行表演,在愉快的情境中慢慢結束本次活動。 活動延伸
1、回家給爸爸媽媽講述并表演所學的兒歌,繪聲繪色的朗讀。
2、每周收集一首自己喜愛的兒歌,學會朗讀并進行動作創編,在語言區與小朋友交流、講解自己的兒歌,從而鞏固幼兒對詩歌的興趣,從詩歌中接受美的熏陶和教育。
3、通過家園合作不斷豐富幼兒的日常生活經驗,為學習文學作品(兒歌、幼兒詩、幼兒童話、幼兒故事等等)打下良好的語言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