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主題活動——寧波的食物
課后反思;孩子們對吃的東西比較有興趣,這堂生動有趣的語言課,對于幼兒開始了解寧波的飲食文化起了一個很好的開頭,小朋友們認真的聽,并且能夠提出各種有關小吃的問題,使這個活動開展起來十分順利,孩子們對小吃文化的興趣也高漲起來,家長反饋說孩子們回到家后都給他們講了這個故事,有的孩子說我們寧波人真聰明,心中充滿了自豪感。
活動二:社會:《包湯圓》
設計思路:要了解寧波的小吃,從寧波的特色點心開始是最合適的。點心中還是以寧波豬油湯圓最有名氣,它已有700年的歷史。加上之前對“缸、鴨、狗”這個百年老店的了解,孩子們對這個老店最出名的豬油湯團也是“垂涎已久”了。
活動目標:1、在動手包湯圓的活動中,進一步對寧波特色點心感興趣。
2、品嘗自己制作的點心,有參與的愿望。
活動準備:水磨糯米粉、清水、餡
活動過程:1、引出主題。
“賣湯圓,賣湯圓,小二哥的湯圓圓又圓,一碗湯圓滿又滿,三毛錢來賣湯圓…………湯圓一樣可以當茶飯。”“小朋友,老師唱的歌好聽嗎?”(好聽!)“那你們知道老師唱的是什么嗎?”(是湯圓)“那你們想不想吃湯圓、作湯圓啊?”。(想)
2、出示一只包好的湯團。“快來看看老師手上拿著什么?”(湯圓)“好,那請我們小朋友好好的看一看,這個湯圓是什么樣子的?”(圓圓的、白白的,而且里面有很好吃的東西)“里面好吃的叫餡,是用豬油、白糖、黑芝麻麻餡做成的,這個呀就是我們寧波有名的豬油湯團!”
3、請幼兒邊看,講解:“請小朋友想一想餡是怎么進去的呢?這是寧波特有的嗎?”
4、老師示范講解包湯團的要領。“我們小朋友將我們面前的水磨糯米粉加一些清水,慢慢的揉成一個圓圓的、小小的粉團,然后把我們準備好的餡用調羹舀起一點放到粉團中間的地方,在攛成一個圓就做好了”
5、幼兒跟著老師一起動手操作。
6、請食堂的師傅幫助下湯圓,幼兒在旁觀看,教師做講解,幼兒吃湯圓。
課后反思:
活動三:社會;《我看廚師做美味》
活動目標:1,初步了解寧波有名的菜肴和小吃。
2,樂于與同伴一起分享。
活動準備:1,事先與廚師聯系。
2,布置工作間,每人一套餐具。
活動過程:1,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說說自己知道或吃過那些寧波的菜肴或小吃。2,食堂工作人員給幼兒講有關即將制作的這道菜的故事,激發幼兒興趣,3,食堂工作人員現場制作一、兩種寧波小吃,引導幼兒仔細觀察,鼓勵幼兒參與。
4,一起分享品嘗。
活動四:科學:《我最愛吃的小吃》
活動目標:1,進一步了解寧波有名的菜肴和小吃。
2,能大膽地表述自己的感受。
活動準備:幼兒園食堂自制和購買的各種寧波的小吃及菜肴,布置一個自助餐廳。
活動過程:1,以“自助餐”的形式,開展寧波名菜、名小吃品嘗活動,每一道菜都標出菜名和典故。幼兒自取食物時,教師向幼兒介紹該食品的名稱和典故,豐富幼兒對寧波名菜、名小吃的了解。
2,請幼兒品嘗小吃。
3,引導幼兒邊吃邊交流:吃的是什么?什么特點?自己認為最好吃的是什么?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