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下學期主題活動說課:蝶兒翩翩
說教材
《蝶兒翩翩》是選自中班下學期主題活動“春天來了”的次主題二的一節教學活動。音樂《化蝶》是一段經典的音樂,旋律舒緩,優美,感人,是ab兩段體的樂曲。a段朦朧而寧靜,猶如花、蝶在甜甜的夢鄉里。b段分四個樂句,音樂的旋律優美動人,仿佛蝴蝶在翩翩起舞。這兩段音樂結構完整,形象鮮明,比較適合中班幼兒欣賞。根據新《綱要》藝術領域中的感受美,表現美,創造美三個方面我制定以下活動目標。
1、欣賞《化蝶》,感受樂曲優美抒情的旋律。
2、在感受過程中分辨樂句,大膽表現并創造停止時的動作造型。
3.大膽創編蝴蝶飛舞動作,心情愉悅地與同伴交往。
根據孩子地現有水平我把活動重難點定為:在感受過程中分辨樂句,模仿蝴蝶飛以及創造停止時的動作造型。是想通過欣賞音樂,讓幼兒自主探索、嘗試自編動作自由發揮,互通信息,利用這種開放性的形式給幼兒的自我表達提供豐富廣闊的天地。
說活動準備
1.知識經驗準備:幼兒欣賞過活潑歡快的樂曲;幼兒已有對蝴蝶、花卉的感性知識;已掌握小碎步及蝴蝶飛等基本動作。
2.物質材料準備:樂曲《化蝶》、圖譜、錄音機、蝴蝶頭飾、指偶。
3.環境準備: 布置花園場景、各種各樣的花。
說教法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育心理學也認為“為學習者同時開放多個感知通道,比只開放一個感知通道,能更準確有效的掌握學習對象。”因此,本節活動,我主要采用了以下兩個教法:
1、多通道參與法:多渠道調動幼兒多個感知通道參與活動,使幼兒主動參與音樂欣賞,并表達獨特感受與見解。通過與樂曲內容相吻合的圖譜,幼兒喜歡的造型等,為幼兒創設了一個賞心悅目的音樂視聽覺環境,給孩子一種如臨其境的感覺。 激發幼兒感受與鑒賞興趣。
2、游戲表演法:通過多種組織形式,使幼兒能充分感受樂曲,在此基礎上獲得情緒體驗,引起聯想、想象,并嘗試用動作來表達自己的感受,從而調動幼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使他們能“學中有玩,玩中有學”心情愉快地投入到整個活動中。
說學法
根據幼兒注意力時間短,愛動、愛表現的心理特征,我主要采用了以下學法:
1、用聽、說、看、動等多種形式,體驗音樂,交流互動。因為幼兒欣賞音樂主要是通過傾聽這一途徑。幼兒只有注意傾聽,才能正確的感知音樂地旋律。在聽的過程中結合圖譜、師幼對話及動作表現等形式讓幼兒多種感官參與活動,培養幼兒對音樂地理解和表現力
2、指導幼兒通過自由表達的機會,融合語言、舞蹈動作等表現形式表達自己對樂曲的感受。
說教學流程
一、激趣引題,啟動情感。
好奇是幼兒學習的重要契機。為此,活動一開始,我就用謎語來吸引幼兒的注意力,通過提問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通過生動的形象啟發幼兒的情感。從而使幼兒自覺自在,自然而然地投入到活動中。
二、初步欣賞,視聽結合。
為使抽象的音樂欣賞變得形象生動、富有童趣,我設計了在欣賞——設問——再欣賞——再設問這一環環相扣的過程中,使幼兒自然而然地投入到欣賞活動中,主動地去感受,去體驗,去接納,去欣賞音樂《化蝶》的美。如:“聽這首《化蝶》,你感覺到了什么?” 你好像看見了誰?它在干什么?“我們再來聽聽樂曲中蝴蝶在干什么?”在音樂欣賞活動中發揮孩子的主體性,讓音樂欣賞活動真正成為幼兒的精神創造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