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愛我家”的設計與反思
于是我增加了預設中沒有的問題:“你們每天都回家,為什么不知道自己的家住在哪里?如果我們出去玩不小心走散了,你怎么告訴警察叔叔家在哪里呢?
“打電話。”
“如果你沒記住電話號碼,還有什么好辦法?”
“告訴叔叔爸爸媽媽的名字。”
“城市里的人好多,要找到他們的名字也不容易。”
“可以查電腦的。上網。”不知誰插了一句。
“這主意不錯,可是如果你們都走散了,一定是政政、芊芊他們先回家,知道為什么嗎?”
“他們知道自己家的路名和門牌號碼。”
“對,今天我們回家再去問問爸爸媽媽自己的家到底在哪里好嗎?”活動到這里暫時告一段落,幼兒帶著問題回家了,可我覺得在安全意識逐步加強的今天,應該讓父母意識到除了知識、心理和食物,還應關心幼兒的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保護自己的能力。因此我想在區角活動中提供一些物品讓幼兒再現自己印象中的家,并鼓勵幼兒熟記自己家的電話號碼。在和幼兒的對話中我發現,幼兒對自己家的門牌號碼印象最深,但還沒有形成按照順序找地址的習慣,因此可以借助一個活動開展這方面的教育。另外在我們班的《蘋果報》上,向家長提出有關安全的倡議,建議家長注重這方面的教育和引導。
活動三:老師的家
幼兒對教師的家總是充滿著好奇和向往。記得帶小班的時候,就有幼兒問過我:“老師,你的家住在哪里?”現在,當他們與我的感情越來越深的時候,想去我家的愿望就更強烈了。數數已有近十個幼兒明確提出過想到我家去看看。杰杰還特意問我要電話號碼,說想我的時候可以打電話給我。結合幼兒上次出現的安全“隱患”,我決定組織這樣一個活動——帶幼兒去我家,同時解決上次遺留的如何按序找地址的問題。
一、活動前的非正式活動
正式活動之前,我和另一個教師先帶著班上的六個幼兒到我家去了一次。幼兒聽說要去我家,立刻顯得十分興奮。我先告訴他們我家的地址,然后請他們記住我們怎么走、怎么找。一路上他們說個不停。悅悅問:“你家有沒有人?”杰杰問:“遠不遠?”多多問:“其他人什么時候去?”每到一處,我都注意讓幼兒看看我們在干什么、到了哪里,并讓他們回憶是怎么走過來的。當幼兒終于找到我家時,大家都很高興。
一進我家,他們就嘰嘰喳喳開心地像小麻雀一樣不停地在房間里走來走去,問東問西。杰杰對我家的沙發和窗臺上的幾只玩具狗很感興趣,還把狗貼在自己額頭上開心地大笑。嚴嚴對我家的冰箱很感興趣,他一直擺弄著冰箱上各種有趣的磁鐵,還打開冰箱門看看里面有什么。當他要小便的時候,我請他進我家的盥洗室,他看著坐便器邊的電話不動了。過了一會兒,他指著電話探出腦袋好奇地問我:“你為什么要在廁所里裝電話呀?”我一聽就把問題拋還給他:“你真會觀察,你猜猜看我為什么把電話裝在衛生間?”他想了想笑著說:“是不是你小便的時候要聽電話呀?”我點了點他的鼻子說:“猜對了!有時候我正在洗澡,有時我正在大便,這時如果電話來了聽起來多么不方便,在這里裝個電話我就不用著急地出來接電話了。”聽了我的回答,嚴嚴告訴我說:“我家的廁所里沒有電話。”我就建議他回家也裝一個。悅悅對我家的鋼琴投入很大關注,她告訴我自己會彈琴,于是我讓她表演了一番。她很高興地坐在琴凳上,像模像樣地彈奏并唱起了歌。有趣的是她的音符是沒有規則的,嘴里唱的與手指彈的根本對不上號,可是五個幼兒圍在她身邊聽得很仔細,沒有人說什么。我覺得非常感動。丁丁則對我結婚時別人送的一對小鴛鴦異常喜歡,拿在手上愛不釋手,不停地告訴我這對小鳥很可愛。瀟瀟和多多相對比較文靜,他們最喜愛我家的食物:薯片、巧克力、話梅等。等他們的興趣逐漸降低的時候,我招呼他們坐在我家的茶幾前一起喝茶、聊天、吃零食。我讓他們說說我家有幾間房間,最喜歡我家什么。他們則不停地告訴我自己家和我家的區別,贊美我家“很大很美”。這時我問他們以后想來我家該怎么走,先找什么時。他們都準確無誤地說先找“路”再找“號”。玩了近兩個小時,我帶他們離開了我家。我發現幼兒對教師的確很感興趣,這完全可以成為可利用的資源和可探究的內容。活動中的幼兒不僅和我進行了情感上的交流,更在比較、觀察中了解了找路的方法,豐富了對生活的感受和體驗。先帶五六個幼兒過去一方面是因為我不知道怎么招待很多幼兒,另一方面也是希望讓這部分去過的幼兒帶動或引起其他幼兒的爭論,激發他們更多的求知欲。為了讓去過的幼兒在活動中不至于因為已有經驗而感到無味,結合重陽節和班級里幼兒對老人不太關心的特點,我故意在父母的房間里增加了一些禮物,希望在接下來組織的集體教學中增加這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