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塘里的小青蛙(精選2篇)
池塘里的小青蛙 篇1
活動背景
正逢春天萬物復蘇的時節,氣候的變化、動植物的生長、人們自身的感受,都使幼兒真切地感受到春天的特征。通過對我班幼兒經驗的梳理,我發現他們所關注的春天的事物更多指向春天的植物(如草、花、柳樹等)、春天的動物(如燕子、蝴蝶、小蝌蚪等)、春天人們的活動(如郊游、放風箏等)。而幼兒又對動物角飼養的小蝌蚪非常感興趣,并通過一系列活動對青蛙的成長過程有了初步的了解。因此,我預設了這一主題背景下的音樂活動“池塘里的小青蛙”,力求打破傳統音樂教育注重成品灌輸的做法,追求幼兒認知經驗與藝術表現的整合。
本次音樂活動的目標是在多種教育形式交互作用中感受樂曲旋律的基礎上,調動幼兒已有的關于青蛙的認知經驗,體驗樂曲所表達的快樂氛圍。
活動目標
1.樂意模仿池塘里的小動物,能圍繞小青蛙的叫聲想象小青蛙的開心事。
2.感受并熟悉歌曲《小青蛙》。
活動準備
歌曲:《快樂的小青蛙》、荷葉、多媒體課件。
活動過程
一、 玩玩跳跳,熟悉旋律
1.在小青蛙的音樂旋律中,教師帶領幼兒來到“池塘邊”。(此環節旨在讓幼兒通過玩玩跳跳欣賞和熟悉旋律,感受小青蛙的快樂。)
2.幼兒跟隨樂曲自由模仿各種小動物的動作。(這一環節讓幼兒跟著樂曲的旋律模仿池塘里各種小動物的動作,通過肢體動作表現對樂曲的感受。教師在觀察過程中有意識地引導個別幼兒進行肢體動作示范,并用舞蹈語匯鼓勵幼兒夸張大膽地表現。指導的重點是觀察并發現個別幼兒“形似”的動作,并引發集體模仿。)
3.伴隨樂曲,教師模仿天鵝的動作,引導幼兒欣賞感知。
二、欣賞感受,想象表達
1.播放小青蛙的叫聲,教師以天鵝的口吻做東張西望狀并提問“咦,是哪個好朋友未了7”
2.幼兒完整欣賞一遍歌曲《快樂的小青蛙》,初步感受歌曲。
(1)教師引發幼兒想象:“你們聽到了什么?”“咕呱呱呱是什么意思?”還可以進一步啟發幼兒“小青蛙們好像在做什么?說什么話呢?”(這一環節的目的是引導幼兒大膽想象并遷移已有的認知經驗。)
(2)根據幼兒的回答,教師結合歌曲中青蛙叫聲的節奏,引導幼兒跟著樂曲有節奏地說說、做做青蛙的開心事。(這一環節的難點是幫助幼兒跟著歌曲的節奏說唱,如“咕呱呱呱,咕呱呱呱,蟲兒捉得多又多。咕呱呱呱,咕呱呱呱,春天天氣真正好”,并配以相應的動作。)
三、進一步感受樂曲的歡怏
旋律
播放課件《快樂的小青蛙》,請幼兒講講小青蛙在干什么,或說什么。(此環節結合多媒體課件讓幼兒完整欣賞歌曲,進一步感受樂曲的歡快旋律,欣賞并講述歌詞內容。教師可結合幼兒講述的內容,即興地將歌詞內容唱出來并進行表演,一方面進行小結,另一方面也給幼兒創造第二次欣賞的機會。并鼓勵幼兒和小青蛙伴隨錄像和歌曲音樂一起自由地唱唱跳跳。)
四、延伸活動
玩音樂游戲“好朋友”,學習按照節奏做動作。(在唱唱跳跳的過程中引發幼兒進一步學唱歌曲的興趣。)
池塘里的小青蛙 篇2
活動目標:
⒈借助圖譜理解歌詞,能用愉快的聲音演唱歌曲。
⒉能唱準切分音符,感受歌唱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圖譜、ppt。
活動過程:
一、小青蛙導入
⒈幼兒扮演小青蛙“呱呱呱”入場。(ppt呈現池塘場景)
師:小青蛙們看,這是哪里啊?
⒉師:池塘里的小青蛙玩得很開心,還唱起了歌。請你仔細聽聽,小青蛙唱了些什么?
二、理解歌曲
(一)完整欣賞。
⒈完整欣賞歌曲。
⒉提問:小青蛙是怎樣唱歌的?(咕 呱)
⒊師:對了,小青蛙是用“咕呱”的聲音唱歌的!它唱了些什么呢?我們再來聽一遍。
(二)難點“節奏”。
⒈出示“咕呱呱呱”叫聲部分的節奏,教師示范唱節奏。
⒉借助圖譜幫助幼兒理解小青蛙的叫聲。
難點:叫聲不同;節奏不同;節奏中的切分音符。
解決策略:圖譜。
⒊師:我們一起來學小青蛙唱一唱吧。(唱準節奏)
(三)歌詞理解。
⒈小青蛙在池塘里為什么這么開心,我們再來聽聽歌曲里怎么唱的?
⒉教師完整演唱歌曲。
⒊師:歌曲里是怎么唱的?根據幼兒的回答出示相應的圖譜,并一起唱一唱。
重點:理解、記憶歌詞。
難點:切分音符。
解決策略:圖譜、范唱比較。
三、完整演唱。
⒈我們一起來唱一唱這首《池塘里的小青蛙》。
完整演唱第一遍。
⒉“你覺得哪里有些難?”或者“這里是怎樣唱的?”進一步解決歌唱中的難點:切分音符。
完整演唱第二遍。(唱準切分音符)
⒊小青蛙在池塘里玩得這么開心,它的歌聲應該也是怎樣的?(開心、快樂)
我們用開心的聲音唱出池塘里小青蛙的快樂。
完整演唱第三遍。(愉快的聲音演唱)
⒋我們也來學小青蛙,一起唱唱小青蛙的歌。(視時間而定)
完整演唱第四遍。(加動作演唱)
⒌小結:小青蛙是我們的好朋友,它幫助莊稼消滅了害蟲,我們一定要保護它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