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之道》教學設計與反思
游人:緊張 焦急——震驚 悔恨
向導:極不情愿——悲嘆……
“救” 害!
[教學反思]
《自然之道》這篇課文以作者一行人在海島上所聞、所見、所做、所想為線索,描寫了小海龜群離巢入海被食肉鳥啄食的驚心動魄的沖突場景。揭示了大自然萬物都有生存之道,躲避災難之本能的秘密。我在課前進行教學設計時,力求主線明確,目標定位準確,按照從整體一部分一整體的結構進行教學。
一、成功。
我覺得本節課最大的亮點是學生自由辯論。聯系上下文,談談對向導的看法。在課堂上,我給學生搭建了一個充分發表見解的平臺,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去思考問題,時間非常充分。學生們敢于大膽發言,課堂上出現了爭辯的場面。有的同學認為向導做的對。以此來讓這些旅行者不再犯同樣的錯誤。有的同學說向導做的不對。不能以犧牲幾十只幼龜的生命為代價來讓人們覺醒。還有的同學認為向導的做法既有對的地方,也有不對的地方。
可以說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不僅拓寬了學生的視野,而且也提高了學生的語言表述能力。
二、遺憾。
一是學生的主體性體現在具體的活動過程之中。課堂,是教師精心為學生搭建的可供學生生動活潑主動進取全面發展的平臺。課堂上缺少了學生的活動,或者說學生的活動不充分,或者說沒有使全體學生動起來,那么,這個課堂是缺乏生機和活力的。這是我在這節課操作上的首要缺失。我通過觀察估算了一下,在這節課中沒有完全動起來(主要是腦動)的學生占著不小的比例。是什么原因呢?對學生情況把握不準確,在教學構思上對主體性和全員性考慮不周全是其主要因素。
二是朗讀使課堂教學充滿情趣。朗讀是閱讀教學的一種重要表現手段,它對領悟情感陶冶情操培養情趣很有好處。所謂讀文悟道披文入情,強調的就是讀。這節課中,對朗讀的處理,沒能很好地與閱讀教學的特點統一起來,從而使閱讀教學顯得單薄,顯得縹緲,顯得沒有多大的實際意義。這是因教師的操作不慎而造成的缺憾。
三是評價是學生學習和發展的催生劑。從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形式對學生進行評價,無疑會喚起學生的自信心,鼓勵學生的進取心,激勵學生的求知欲。評價猶如催生劑,給學生以力量,給學生以風貌,給學生以健全完美的人格。我明于心而未能明于行。
今作如此反思,意在矯正自我,改進教學,使教學日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