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陽真美》教學片段評析
“課美,文美,夕陽真美!”這是廣西的李薇老師在全國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觀摩活動上執教《夕陽真美》這篇課文留給筆者的印象。課文用了較華麗的語言,生動形象地描述了太陽西斜——下沉——落山的全過程,向我們展現了一幅幅壯麗的日落西山圖。李老師能緊扣教材,結合學情,正確把握低年級閱讀教學的特點,精心預設教學過程。綜觀整個課堂,生字新詞教學既扎實又靈活,美文美讀既生動又入情,思想滲透無聲然而到位。這是本節課的教學三大特色,這里單講生字新詞的教學,筆者擷取其中的數個教學片段進行賞析,與大家共同分享。
[片段一]
師:(出示帶有拼音的生字詞)我想請一行同學開火車大聲讀一讀。
(生開火車讀兩遍。)
師:我發現你們讀書很注意讀音,這里的平舌音“燦爛”的“燦”,還有很多的后鼻音“壯麗”的“壯”、“漲紅”、“光芒”、“傍晚”的“傍”你們都咬得特別準。現在老師要增加難度,把拼音藏起來,等會兒你們看到云朵上的詞語,要大聲地和它們打招呼,不然它們可要飄走了。
(師出示不帶拼音的生字詞,生齊讀。)
師:同學們真棒,都會讀了!在我們今天所學的生字當中,有一個字是帶有新偏旁的,是哪個字? (壯)“壯”字的這個偏旁叫“將字旁”,這是新偏旁,得學會它的叫法,跟老師說,將字旁。
生:將字旁。
師:(指導書寫“將字旁”)再找找生字表中還有哪個字比較難寫? (指導書寫“藍”。)(生
在書本的“田”字格里書寫“壯”、“藍”兩字各一遍。)
師:寫好的同學同桌之間互相改一改,認為他寫得漂亮,給他畫個五角星,如果認為他寫得還不夠好,就給他提個建議。(之后指名分自然段讀課文,強調要讀準生字詞。)
[評析]
生字教學是低年級閱讀教學的基本任務之一。此環節的設計很好地完成了生字教學的基本步驟:第一步,帶著拼音認讀生字;第二步,去掉拼音再次認讀生字;第三步,把生字分散放在課文中多次認讀。在指導書寫方面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而是能根據二年級學生的特點,抓住“壯、藍”兩個重點宇進行指導,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片段二]
師:同學們先找一找剛才所提的詞所在的句子,我們來仔細讀一讀。“連綿起伏”所在的句子找到了嗎? (生找到并齊讀。)什么樣的山是連綿起伏的山?
生:披著夕陽余暉的山就是連綿起伏的山。
生:她說錯了,所有的山都披著夕陽的余暉,要是披著夕陽余暉的山就是連綿起伏的山,那么所有的山不都能叫連綿起伏的山了嗎?
師:是啊,披著夕陽余暉的山不能叫連綿起伏的山。(師板畫一座小山。)這樣的山能叫連綿起伏的山嗎?
生:不能。
師:誰告訴大家,什么樣的山叫連綿起伏的山。
(一生站起來一時說不上來。)
師:你用手勢比比看。
生:(比手勢,連續畫了幾座山。)“連綿起伏的山”意思就是有好幾座。
師:哦,比好幾座再多點,看不到頭,怎么說?
生:無邊無際。
師:這個詞用得很好! (出示連綿起伏的群山圖)西山一座連著一座,有高有低,層層疊疊,這就叫——
生:連綿起伏。
[評析]
詞語雖然能以個體的形式存在,但在不同的語言環境中會有所不同,甚至是大相徑庭。李老師能充分認識到這一點,先引導學生找出詞語所在的句子好好讀一讀。緊接著李老師循循善誘,以“一座小山”為切入點,以“手勢比劃”為方法,結合“連綿起伏的群山圖”以及教師的語言描述,讓學生充分感受“連綿起伏的群山”的樣子,理解“連綿起伏”的意思自然就水到渠成了。
[片段三]
(生找出帶有“壯麗”的句子齊讀。)
師:“壯麗”怎么理解?想想李老師披上金色的衣裳能叫壯麗嗎?
生:不能。
師:披著夕陽余暉的是什么山?
生:群山。
師:怎樣的群山?
生:連綿起伏的群山。
師:這一座一座有高有低的山在深藍天空的映襯下,在夕陽余暉的照射下,顯得多么雄偉多么壯麗啊!
[評析]
有些詞語是可以“言傳”的,但也有很多的詞語只能“意會”,“壯麗”一詞用:“意會”的方法要比“言傳”的效果更佳。李老師在這里先從錯誤的理解入乎,用“李老師披上金色的衣裳”作反面例子讓學生從中領悟到壯麗不等同于“華麗、美麗”,不是所謂的“小家碧玉”。接著引導學生明確課文中“壯麗”一詞是用來形容連綿起伏的群山,并配上生動的語言描述——“這一座一座有高有低的山在深藍天空的映襯下,在夕陽余暉的照射下,顯得多么雄偉多么壯麗啊!”學生心中自然而然就會呈現出一幅壯麗的夕陽斜照圖,也就可以“意會”到“壯麗”指的是壯觀而美麗的“大氣之美”,即所謂的“大家閨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