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動參與 發表意見 體會學習的樂趣——成立編輯部案例反思
師:當然。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啊!大家有信心編好這本雜志嗎?
生信心十足地齊答:有!
[反思]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知識不是通過教師講授獲得的,而是學生在一定的情境中,通過有意義的建構方式獲得。這種學習理論強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自主性。我們都在努力著要讓學生變“要我學”為“我要學”。我針對新教材,把新的教學理念滲入其中,讓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教師分享彼此的思考、經驗和知識,交流彼此的情感體驗,培養學生樂學、自主學習的態度。
(一)、讓學習材料刺激學生學習的欲望
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布魯納說:“學習的最好刺激是對學習材料的興趣!
課前我讓學生按照相同的興趣愛好組成小組,引起學生強烈的興趣:要干嘛?讓他們帶著疑問進入課堂。在教學過程中,我一改以往教師傳授知識形式,從學生熟悉的灌籃高手入手,讓學生立刻全身心地投入到課堂中,并且展開積極、有意義的討論,為以后小組間的友好交流奠定基礎。直到調整成員后,我發現本來有幾個角落學生也分別加入了各組。多么善良、關心他人的孩子們啊!
新課標強調幫助、引導,教師的教是為了學生的學。我用“獨家秘籍”吸引學生的目光及注意力,特別關注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和經驗,在其中滲透合作思想,讓學生領悟團結的重要性。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主動參與,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在傾聽他人意見中不斷進步。
(二)、讓學生發現問題,通過自己的力量解決問題
過去我們說帶著問題學習,要么是老師提出問題學生來回答,不太理會學生的學習需求和他們自己的問題;要么是按老師的預設,學生提出了預設的問題。這樣的提出問題學習,學生仍然是被動的學習。因為學習的過程是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
我在教學時,拋出完成編輯計劃書任務,讓他們通過小組合作來完成。并且聲明對于學生提出的問題,我只能回答是或非。很顯然,小組的合作性增強了,學生有充分的時間去思考。對于一些問題,他們通過自己的思考、注意收集身邊的“小”信息,通過小組的討論,發現也能夠解決;并且還可以通過比較,得出最好的答案。他們從中得到滿足感,激發了學習熱情和積極性,把自己真正地投入到學習中。
總的來說,本課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學生在課堂上不僅學到了知識,而且主動參與、積極思考,通過集體發現自己的力量,體會到學習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