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時點撥 收放有度
――由“杜十娘身價值多少”引發的思考
課堂上,學生們在預設的教學進程中熱烈地討論著杜十娘這個人物形象。突然張玲玲同學舉手發問:“老師,杜十娘的身價值多少?能否用她箱中的“百寶”來衡量?她毀滅百寶的時候,是否就是毀滅自己?”她一連串的發問,打斷了預設的進程,在班里引起了一陣議論聲。
我心里不禁一喜。心想:“這可是一個交流碰撞的好機會。如果抓住這個契機,那么不就更加有利于探討杜十娘的人物形象嗎?”。于是我就說:“非常感謝張玲玲同學為我們提出了一個很有價值的問題。那么,請我們大家一起來解決它吧。”然后我便把問題――“杜十娘的身價值多少?”板書到黑板上供大家討論。
張亞首先站起來說:“這個問題我也想到了,只是被她搶先提出來了。”學生都笑了起來。我笑著說:“這真是英雄所見略同啊!”張亞也不好意思的笑了。她接著又說:“我認為她箱中的”百寶” 可以看作是她的身價。這可是她八年的血汗錢,賣身錢啊!她能賺取這么多的金銀珠寶,可見她八年中迎來送往的都是一些‘富家巨室’子弟。只有‘富家巨室’子弟才能的有能力攀上教坊中的花魁――杜十娘。”
“我也贊成這個觀點,”肖娜站起來說,“我曾在網上讀過類似的觀點,稱‘百寶箱’是杜十娘價值的象征。小說中的杜十娘,是一個聰明、美麗而熱情的女子,但因‘命運不辰’,落得‘風塵困瘁’,飽經肉體的折磨和精神的蹂躪,過著人間地獄般的生活。她渴望擺脫這種非人的處境,做一個真正的有價值的人,因而‘久有從良之志’。但是,一個女人,特別是處于社會底層的*女,要想改變自己的命運,又談何容易。更何況,杜十娘所追求的,又不是一時的歡愛,一般的婚姻,她要追求一種人間真情。所以,杜十娘才苦心積攢‘百寶箱’,希望用‘百寶箱’來證明自己的價值,用“百寶箱”來換取真正的愛情。可是李甲的‘負心薄倖’,沉重地打擊了杜十娘。孤苦無助的她只能毀掉這些‘百寶’,毀滅掉自己來抗爭。”
“很好!在網絡上查閱資料。這是一個讀書學習好方法”我點點頭說。
“我不贊成他們的觀點。”董潔不服氣地說。我說:“好吧!我們就一起來聽聽你的看法。”董潔說:“這些珠寶的確是杜十娘賣身積攢來的錢,是她的血淚錢。但這‘百寶’也是那些富家巨室中公子們博取杜十娘歡笑的價錢。在這些公子們的眼里,十娘的身價就等同于珠寶,是他們手中的玩物。可以呼之即來,揮之即去。如果把箱中‘百寶’視作十娘本身的價值,那么,就會削弱杜十娘的形象。殊不知,杜十娘作為一個敢于抗爭的女性,她有著比這些百寶更閃光的東西――美的節操,執著的愛。”
“我反對董潔的說法。”高健站起來說。“讓我們來聽聽你的高見,好嗎?”我笑了笑說。其他學生也都跟著笑了。高健不好意地撓了撓說:“我的意思是說,可以把它看作十娘的身價。在文中,十娘叫李甲打開抽箱中的小抽屜,隨著小抽屜的打開,抽屜中珠寶越來越貴重,從而說明了杜十娘的身價越來越高。杜十娘把這些百寶一一投之于江中,也是她在一次次地毀滅自己。只有采取這樣的方式,才能表達杜娘心中的‘怒’氣。這不僅對李甲,更是對這個不公平的社會的控訴。”
我還沒有表態。吳建強就搶著說了:“我反對!我同意董潔的觀點。‘百寶’本身就是人身外之物,生不帶來,死不帶去。從‘富家巨室’角度看,它是世人身份、地位的象征。可從杜十娘的角度看,這些百寶‘本為終身之計’用,給她帶來應是幸福,可結果卻是災難和痛苦。她把百寶投到江中目的是想求得解脫世俗的羈絆,贏得做人的自由與尊嚴。因此不能簡單把二者等同起來。”
“你說的有道理,看來老師要支持你啦!”我鼓勵他說。
“我能說說我的想法嗎?”陸瑛看著我說。
“當然可以。”我點頭示意。
陸瑛說:“他們雙方的觀點我都不贊同。”她話一出,在班里引起一陣騷動。我說:“為什么呢?”她接著說:“杜十娘箱中‘百寶’可看作是她美貌和青春的價值。試想,富家的公子揮霍的這些珠寶為的是什么呢?為的不就是十娘的美貌嗎?為的不就是與十娘一起尋歡作樂嗎?可杜十娘是一個有‘心’人啊!她只所以委身下*,是為了‘從良’之舉,為了求得做人的尊嚴和自由。這不能與‘百寶’相提并論,因為‘尊嚴與自由’比‘百寶’更有價值。這樣,我們既不能簡單的用‘百寶’等同于她的身價,也不能完全否認她的身價與‘百寶’無關。所以,杜十娘把箱中百寶投到江中,如同是在毀掉自己的美貌和青春,毀掉自己做‘人’的生存的資本。生存的資本沒了,活著還有什么意義呢?”她的話一完,就贏得了一陣熱烈的掌聲。
我接著陸瑛的話又問了一句:“她這樣做是為了報復李甲和孫富嗎?”
“我認為是的。”馬小青說:“她對李甲十分癡情的。當李甲‘手頭愈短’時,她‘心頭愈熱’;當她李甲為之贖身時,她又出銀子‘一百五十兩’;當她與李甲一起回鄉時,她攜著她好不容易攢聚的價值萬金的珠寶,作以后的生活之用。由于孫富的卑鄙*詐而使李甲‘相信不深,惑于浮議’,把十娘轉賣了。可惜十娘‘中道見棄’。這對十娘是一個巨大的打擊,摧毀了她過自由幸福生活的理想。她恨孫富‘破人姻緣,斷人恩愛’,恨‘(李)郎眼內無珠’。她讓李甲、孫富看‘寶’,就是在譴責他們;她把‘百寶’投到江中,就是在控訴孫富、報復李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