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棟生的追求
教師人文素養:傳道授業第一級臺階
“想要學生成為站直了的人,教師就不能跪著教書。如果教師沒有獨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學生會是什么樣的人?”
“缺乏人文精神的教育,雖然不像工農業生產的失誤那樣會立刻導致嚴重的后果,但會隱藏在一個漫長的時期,而當其滋蔓之時,真是天命難回。”
“如果把那種缺乏人文精神的極端的應試教學也稱作‘教育’,是教育的羞恥,也是對教育的玷污!
這些言辭尖銳的話語出自一位特級教師、教授級中學教師王棟生。有教育工作者認為,在如今“應試教育”盛行的前提下,提“教師的人文素養”是不可能的。王棟生傳達的只是一種理想,勾畫的是教育的烏托邦:“要今天的人呼吸明天的空氣,可能嗎?”
可現實中的王棟生不僅在傳達理想,更在創造現實,他并不認為全面提高學生素質是“明天的空氣”!拔覀兊慕逃菫榱藢W生的明天,可是現在就把他對學習的熱愛一掃而光,他還會有明天嗎?”
只吃饅頭不讀詩,是另外一種死法
晚上9點多鐘聯系到王棟生時,他正和幾位朋友聊天。后來得知,這幾位朋友是三位30多歲的男教師,因為對應試教育感到“絕望”而聚到一起。
王棟生戲稱他們是一群孤獨者,這種孤獨者組合總是吸引著那些對教育有理想、有反思的教師。這天晚上,他們磋商一套旨在提高教師專業素養的講座計劃,直到凌晨一點。第二天早上,王棟生還要走進任教的南京師大附中,8月31日學生開學,他不得不用一些精力去對付市里安排的“期初考試”。
對于南京師大附中的學生來講,能夠在王棟生所帶的班級里讀書,應該是幸運的:
他從來不給學生排名次,因為他覺得“沒有必要”,“下不了手”。
如果學生病假后來上課,他一向不要求補作業,“病后一般比較虛弱,等他痊愈了再說!
遇到學校里急匆匆跑著上課的學生,他會伸手攔。骸皠e跑,小心摔傷了;既然已經遲到了,就慢慢走,下次不遲到就行了。”
需要讀學生作文時,他會先問一句:“我可以讀你的作文嗎?”在他眼里,學生是有思想的人,需要得到尊重。當教師多年,他從沒讓學生寫過“日記一則”、“假期日記”那樣的題目!皩W生雖然小,也要給他們灌輸權利意識,日記是私人隱秘的世界,有權不讓別人看!
他說,“教育的目的其實極為簡單,就是為了讓學生像人一樣地活著,讓他們像人一樣地活得美好!
與其他老師偏愛成績好的學生不同,王棟生的情感經常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傾斜,有時并不在意一碗水要“端平”。
他學生的語文試卷上幾乎沒有出現過58、59、60這樣的分數。他的理由是:如果給了59分,學生可能會懷疑老師有惡意,而給了60分,也會有家長認為是老師的恩賜。如果學生分數接近及格,他會給61、62,有誠實的學生找到他說總分算多了。他會平靜地解釋,這幾分不重要,重要的是學語文的狀態。學生馬上理解,老師是不想讓他難堪,進而會更勤奮,因為下次如果再被照顧會很不好意思!斑@些孩子將來更有可能成大事,或許會改變社會。再說,語文這個學科很難用一張試卷作出評價,當真這兩分就能顯出高低嗎?”
一次批改完一個學生的作文,他給了76分。登記成績的時候他發現這個學生已經連續4次得了76分,如果第5次還是76分,他有可能對寫作喪失興趣。他把學生作文反復看了幾遍,決定給82分。過了好多年,學生還清楚地記得那個82分,回憶起“看到成績后,簡直激動不已”。
他主張重視情感教育。
1999年高考前夕,班上有名學生夜間突發心臟病去世,學校考慮到王棟生是老教師,要他去向學生宣布死訊,“這在我是多難的一件事。 比嗤瑢W撕心裂肺的哭聲讓他終生不能忘記。
當時曾有人主張“盡量保密”、“淡化處理”,擔心影響高考。但是王棟生堅持認為這是教會學生直面人生苦難的課堂,如果不讓學生去送別,說明學生作為人,其人格情感是有欠缺的。那天傾盆大雨,全班同學都去送行,男女同學都哭紅了眼睛!安豢煞裾J,這件事對學生刺激很大。后來,一些同學的考分有可能因此低了幾分,但是和此前相比,孩子們長大了、懂事了。我們的教育要培養的是有人性的人啊!”
可他的這些做法往往被視為不合時宜。有校長說:素質教育不過是媚雅,考取大學才是正經,猶如吃饅頭和讀詩,詩能吃飽肚子嗎?只有選擇吃飽饅頭。
“他只宣傳不吃饅頭會餓死,但是他不愿承認,只吃饅頭不讀詩,是另外一種死法!痹谕鯒澤磥恚瑥氖陆逃娜艘欢ㄒ欣硐,如果沒有理想和追求,必然委瑣無比。持那種消極言論的人,不配搞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