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冊優秀教學反思(四篇)
《我要的是葫蘆》教學反思自從教學了<我要的是葫蘆>這篇課文后,我的感觸很深,現總結如下:
一、課上應尊重孩子閱讀的獨特感受和體驗。
“有一千個觀眾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他們可以也一定會有自己的獨特感受,他們的朗讀就可以表達自己不同的理解、體會和感受。我擯棄了以前那種刻意去追求“標準答案”,哪必須得讀重音,哪必須讀拖長音或讀輕聲,而是充分的給時間讓孩子自己去探究,想想該怎樣讀才會讀好,讓孩子“我口表我意”,在實踐中自己發現建構,在互助中研究,在合作中探索,在競爭中求進步,階梯式地鋪展整個教學過程,充分地肯定孩子在閱讀中的主體性以及獨立性。
二、評價應注意促進學生的發展
評價是一個認識、教育、提高的過程,我把評價交給學生,讓他們在評價他人的同時進行聆聽觀察、分析反思、組織表達,從而加深學生的體驗,促進良好思維品質的形成。我把評價的權利還給學生,尤其是讓生生之間進行賞析性的評價,這使被評價的孩子得到激勵,感受成功的喜悅;孩子在贊賞別人的優點時,也是在主動學習,積極接受。當然,賞析性評價還可以是學生自我進行評價,這個環節是我做的不夠的,例如可以讓學生說說:我覺得自己:快長啊,快長啊,讀的比較好,讀出了種葫蘆的人急切想得到葫蘆的心情.
三、在教學過程中應加強教師范讀的實際用途
任何的朗讀行為都是基于一定的理解基礎.沒有理解便讀不出語言文字背后所蘊藏的感情色彩.但我們知道對于二年級的孩子只是使孩子喜歡閱讀,培養閱讀的興趣,并沒有要求具備一定的朗讀技巧,所以這時教師應起到一定的榜樣示范作用,使學習漸漸地積累起朗讀的技巧,這需要一個相當長的時間.我覺得這是我這一堂課中所不足的.
四、正確的語言文字的理解,反復地誦讀為合作學習鋪出了一條大道
現在我們可以看到很多公開課為了吸引孩子的注意力,無所不用其極,什么花招都能使,但一個問題值得我們思考:這樣大費周章,到底有效嗎?孩子們到底在活動中在游戲中學到了多少呢?在這堂課上我采用了簡單的二人同桌合作,只要精神實質在,2人或是4人我相信這只是形式問題.我相信在充分讀書,獨立思考的情況下進行合作學習,將使孩子們產生對人物性格的再度挖掘,故表情起來得心應手,合作起來如魚得水.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盲人摸象》教學反思
教學了《盲人摸象》這篇課文后,我精心設計了導入語,激發學生的興趣,下面是一個教學片斷:
師:“同學們,你們見過大象嗎?大象是什么樣子的?”
生自由發言。
師:“可是卻有的人說大象像一堵墻,一根柱子,一根棍子,一條繩子,這是為什么呢?就讓我們一起到盲人摸象的故事中去尋找答案吧。”
師提出第一次識字要求:“自由朗讀課文,認真讀準每一個字,并把自己不認識的字用自己喜歡的方法做好標記。”
學生自由讀課文,并找出自己不認識的字,然后在小組內進行交流,解決不認識的生字。對于小組成員都不認識的字可以請教老師或等到全班交流。在全班交流時,教師重點讓學生說說自己通過小組合作認識了哪些生字。
師提出第二次識字要求:“你們瞧,在這篇課文我們又遇到了這么多的生字,那你們想不想和他們成為一生的朋友?那下面你就和你小組的好朋友一起合作,咱們比一比,看哪個小組,哪個同學在老師規定的時間內記住的生字最多!”
小組長開始組織小組成員合作識字。
師出示生字卡片檢查各小組成員識字情況,并有針對性的檢查各個層次的同學,掌握全班識字情況,并讓同學互相評價,選出團體冠軍及識字能手。
師:“我真不敢相信,在這么短的時間內,你們居然認識了這么多的字,你們怎么做到的,能向我透露透露嗎?”
學生開始自由交流識字方法,這時你會發現孩子的思維是多么的活躍,表達的欲望是多么的強烈。如,在記“盲”時,胡啟明說,“盲”就是看不見東西,這個字是由“亡”和“目”組成的,和起來就是眼睛壞了,眼睛壞了,當然就成了盲人了。在記“尾”時,董辰禹還畫了一只小松鼠,說,“尸”就象松鼠的尾巴,而且,只要有尾巴的動物,一般都會長毛,聽了他的解釋,同學們頓時笑成一團。這樣輕松自主的氛圍感染了班內的每一個學生,就連平時最不愛說話的夏青楊也忍不住舉起了自己的小手。。。。。。
這雖然只是一個小小的教學片段,雖然沒有新穎活潑的游戲,精彩的課件,但是,他確是一節實實在在,真真實實的課。從中卻讓我悟到很多東西。一:激發興趣不一定要*多媒體課件,或者各種各樣的游戲形式,其實孩子最需要的是獨立自主的時間和空間,只有在屬于自己的時間和空間范圍內,他才能盡情的展示自己的個性,充分的發揮自己的才能。我們教師不要總是在說要激發學生的興趣,我們應該確實的考慮我們的孩子最需要的是什么,我班的孩子需要的是屬于自己的時間空間,而你的孩子們需要的又可能與我不同,就讓我們敞開心扉,真正的去聆聽孩子們的心聲,從孩子們的實際需要出發,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激發孩子們的學習興趣,變識字教學的枯燥為生動。二:我們教師要作到有收有放,收放自如,只有這樣才能達到最好的識字教學的效果。我們放手給學生時間空間,讓學生自由的發揮創造識字的方法,并不等于完全放任自流,我們教師要適時的組織學生小組交流或全班交流,這樣不僅可以讓學生的方法在班內得到交流,而且可以是學生在交流中聽取別人的識字方法,從而使自己的方法得到優化。三:我們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學習成果,爭取讓每個學生都有一個展示自己的機會,獲得成功的體驗。至于方法好不好,就讓學生自己在與其他同學的交流中去慢慢體會,我相信學生會找到一個適合自己的識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