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冊優(yōu)秀教學反思(四篇)1
實寫繪形 想象傳神--《盧溝橋的獅子.》教學反思
本文最突出的是介紹盧溝橋獅子的形狀一節(jié),采用的是描寫的手法,突出其形狀各不相同的特點。這里的描寫虛實結合,實寫的是石獅的樣子、狀態(tài),虛寫的是作者由此生發(fā)出來的想象,是傳神之筆。有的蹲坐在石柱上,好像朝著遠方長吼; 霸氣十足 有的低著頭,好像專心聽橋下的流水聲; 機警可愛 有的小獅子偎依在母獅子的懷里,好像正在熟睡; 溫暖愜意 有的小獅子藏在大獅子的身后,好像在做有趣的游戲; 天真活潑 還有的小獅子大概太淘氣了,被大獅子用爪子按在地上…… 淘氣頑皮。
《黃繼光》教后隨筆
黃繼光、上甘嶺戰(zhàn)役、朝鮮戰(zhàn)爭,這一切已過去半個多世紀了,但它仍然深深地影響著我們,影響著整個世界。它讓我們明白:和平的背后是戰(zhàn)爭。
可平時我們是怎么教學生們的呢?無非是強調熱愛和平,這當然沒錯,但我們從未告訴學生和平是怎么得來的,它絕不來源于高呼我是愛和平的,也絕不來源于仁義道理。實力的大小是維護和平的唯一法碼。也許四年級的學生太小,不懂那么多,但我們至少應該告訴孩子朝鮮戰(zhàn)爭的意義是使我們的中國在世界上成為了強者。
寫的這些,可能有些極端,但這是真理,因為弱者是沒法談和平的,強者不僅來源于實力,更來源于精神。想起那一衣帶血的日本人曾指著一艘陳列的舊軍艦對其子說:“當我們打敗了北洋水師,我們就成為了強國”;我們也應指著插圖對學生們說:“當黃繼光睹槍眼的那一刻,巨龍醒了。”
教學創(chuàng)新重在課堂
—— 《新型玻璃》教學后的體會
對于小學生來說,創(chuàng)新學習就是使學生的學習過程成為培養(yǎng)其創(chuàng)新意識、創(chuàng)新能力的過程,也就是開發(fā)學生多方面潛能的過程。那么,如何在課堂教學中實施創(chuàng)新教學呢?下面就《新型玻璃》的教學談一點體會。
上課一開始我首先問大家:“你們在電視中看到過廣告嗎?”同學們不約而同地回答:“看過。”我接著問:“你最喜歡的廣告是什么呢?”同學們紛紛舉手回答。有的說:“腦白金,年輕態(tài)。”有的說:“晶晶亮,透心涼──雪碧。”有的說:“腦輕松──輕松一點,讀書考試勝人一籌。”……然后我又問:“你們想不想也當一回廣告人呢?”同學們個個躍躍欲試。最后,我把學生分成了幾個小組,每個小組就是一個“廣告公司”,由組長擔任“廣告公司”的“老板”,同時提出要求:1.認真閱讀課文,遇到疑難,同學之間相互討論解決。2.了解每一種新型玻璃的特點和用途,然后討論寫廣告語。3.廣告語要寫得簡潔、明白。同學們在“老板”的帶領下,開始認真學習、討論、擬寫廣告詞。二、舉行“廣告發(fā)布會”。
在小組學習討論的基礎上,要求每個小組推選一名學生作為代表進行交流,評選最佳廣告語。同時,提出評論的標準:說清新型玻璃的特點、作用。代表們紛紛上臺亮出他們小組的廣告語。以下略舉幾則廣告語:
“有了夾絲網防盜玻璃,請把心放回原處。”“夾絲玻璃,安全可*。”“想擁有自動窗簾嗎?請用變色玻璃。”“冬暖夏涼,吸熱玻璃。”“隔音玻璃,給你帶來寧靜的世界。”……三、創(chuàng)辦“加工設計公司”
通過本課的教學發(fā)展了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
教《小珊迪》后的幾點感受
《小珊迪》我是這樣設計的:
一、情感與內容的統(tǒng)一。
語文課的教學總是和情感分不開的。這是要讓老師用情緒去感染學生,使之產生共鳴,方能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因此,情感的正確處理與運用是上好一節(jié)語文課的前提。《小珊迪》一文反映了珊迪的悲慘遭遇,表達了作者對珊迪的同情。因此,我在講課時把基調訂得較低緩,講課時聲情并茂,以達到情感與內容的和諧,對學生正確地體會文章主題有更大的幫助。
二、重視朗讀,體會人物內心。
語文教學要特別重視有感情的朗讀訓練,在這節(jié)課上我采用了多樣化的朗讀訓練,有自由讀、默讀、齊讀、指讀等形式,還采用了分角色朗讀的方法,體現(xiàn)了以訓練為主的思想。因為朗讀時必須要投入,情感正確恰當的宣泄可以體現(xiàn)出學生對文章理解的深度,也是檢驗學生學習情況的一個極其重要的手段。
三、自然過渡,小結升華。
我在每個教學環(huán)節(jié)處都精心地組織過渡語言,使得課堂結構更完整、流暢。最后予以總結升華,讓每個學生在情感上達到共鳴,像小珊迪一樣做個誠實,守信的人。
如上所述,設計是挺好,但操作起來還存在許多不足,如:對學生的激勵,對語言與朗讀的訓練,對學生積極性的調動等。我想:如果能在教學過程中重視激勵機制,而且在結束時也不忘記對學生的評價,只需很短的時間,對學生的學習情況及表現(xiàn)加以肯定,就可將他們的學習熱情延續(xù)到下一堂課或今后的學習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