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語文天地”使用與思考
北師大版實驗教材中的“語文天地”是每一單元知識點訓練點的集中練習。教材在每一個練習前附上一幅幅生動的小圖標,變枯燥的文字說明為形象的“畫外音”,增添了學習的趣味性。教學中,我嘗試了下面的做法:
巧設教學游戲,讓學生學得有趣
教學內容:拼音學習。教材29頁:放大鏡練習
師:下面我們來玩“猜迷語”的游戲。
生:(一下子興奮了)猜什么?
師:請小朋友看黑板(黑板上貼著練習中的6張圖片以及補充圖片,圖片上方出示音節,圖片背對學生),誰能根據黑 板上的音節猜出圖片上畫的是什么?猜對的,老師把圖片送給他,請他給圖片涂上自己最喜歡的顏色。
生:(有的開始討論,有的自己嘗試著拼讀音節)
師:搶答開始!
生:(踴躍舉手,一會就拼出了黑板上的八個音節詞)ma che(馬車)huo che(火車)qi che(汽車)mo tuo che( 摩托車)zi xing che(自行車)gong gong qi che(公共汽車)san lun che(三輪車)。
師:你們還認識哪些車?能不能用拼音拼出來?
生:大卡車、山地車、面包車、賽車、吉普車。
思考:這個練習的重點是幫助學生鞏固拼讀的方法。我設計了“猜迷語”的環節,讓孩子通過拼讀圖卡上的音節來猜出圖上畫的是什么。在練習中,我有意地把練習的難度分了幾個層次:ma che huo che qi che,請一般學生來讀。mo tuo che zi xing che讓學得較好的學生來拼讀。補充音節:gong gong qi che讓學得較好的學生來嘗試拼讀。帶有挑戰性的是讓學生想一想,自己還認識哪些車,能不能自己用拼音試著拼出音節來?“猜迷語”游戲大大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生在快樂中鞏固拼讀方法,提高了拼讀速度,我把畫著各種車的小圖片獎贈給猜出迷語的學生,讓他們在小汽車上涂上美麗的顏色,學生們特別高興。下課后孩子們不愿離開教室。
心理學家弗洛伊德指出:游戲是由愉快原則促動的,它是滿足的源泉。游戲是兒童的天性,做游戲可以使其注意力穩定、持久,而且注意力的緊張程序也較高。小學低年級學生好奇好動,仍保留著學前兒童具有的對游戲的興趣,甚至企盼游戲活動,“寓教于樂”是最好的一種學習方法,越是單調、枯燥的練習,越要匠心獨具,巧設游戲,吸引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