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累是學習語言的基礎
古人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必S富的語言積累是培養和提高學生語文能力的基本途徑,那么如何促進學生的語言積累呢?一、抓好課堂閱讀,積累語言。
課堂45分鐘是教育教學的主陣地,教師應該在課堂中抓好閱讀積累。
對于教材中的每一篇優秀范文,教師都需要給予學生充分的初步感知、精讀感悟和背誦積累的時間,還可以創設一定的條件,讓學生得以傾吐,進而形成一個積累運用的體系,提高語文能力。
翻開語文教材,我們會發現許多有利于語言積累的內容。以教材為例,其中大都是一些充滿音樂類的韻文、曉暢的古體詩詞、短小清新的現代詩等。課后練習對詞語的積累、對句子的積累、對段落的積累無不涉及。但積累的方式又各不相同:說中積累、讀中積累、寫中積累,這些方式都在無形中起到了積累語言的作用。
另外,每一篇課文后面的“讀一讀,再抄寫”的練習題,都是在所學課文中精選出來的詞語,讓學生讀一讀,抄一抄,記住這些詞,將會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課后作業大都還有“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這也是對全文精彩語言的直接積累。
二、拓寬課外渠道,積累語言。
教師可根據課文向學生推薦讀物,如學過《黃鶴樓送別》一課后,教師可適時推出《贈汪倫》、《送元二使安西》、《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芙蓉樓送辛漸》等一系列送別詩,并引導背誦名句“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等,使學生對離別愁緒有更多的感受。又如學習了朱自清的《背影》,就可推薦他的其他作品,如《春》、《荷塘月色》等。學習《赤壁之戰》后,教師可推薦閱讀自讀課文中的《游赤壁》,有條件的還可閱讀《三國演義》;讀了《景陽崗》,可推薦閱讀《水滸傳》。當然在推薦好書的同時,還應加強課外閱讀方法指導:(1)瀏覽;(2)跳讀;(3)摘記;(4)旁注。
三、觀察生活,積累語言。
正如葉圣陶先生所說:“惟有從生活中多方面去體驗,把學生所得的一點一滴積累起來,積累越多,了解才越見深切!币龑W生觀察生活,有助于學生在腦海中不斷積累生活素材。語言源于生活,我們身邊每天都在發生著不計其數的新鮮事,可惜有些學生對此視而不見,聽而不聞,我們就必須引導學生會觀察與思維,時時處處做生活的有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