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掌握作文技巧
一、 材料求獨特,情感出新意真實的材料是寫好情感類文章的基礎。對中學生來說,真情的抒發(fā)首先應該建立在敘述自己最熟悉、最了解的親人、朋友、老師等身上。當然,讓我們印象深刻或感動的事也許很多,這就要求我們學會獨辟蹊徑,從眾多的材料中把獨特的內容寫進自己的文章。如 寫《家里的故事》時,思路局限在生病、做飯、洗衣這一類事件上,就落入了俗套,寫作水平較好的同學恐怕也難以寫出二類文章。倘若我們從下面這些方面下功夫的話,可能就不同了。一位同學以《家庭“一把手”之爭》為題,寫的是媽媽不服爸爸這位家庭“一把手”,決定一顯身手,挽回“家庭地位”的故事,文中有一種濃濃的家庭氛圍,也有一種讓人忍俊不禁的幽默情趣;《醉酒的爸爸》講述的是爸爸當上干部之后的變化,作者把這種變化放在爸爸喝酒前后來展現(xiàn),既新穎又深刻。這樣的文章,一般可以評為二類文,語言、結構較好的話,完全可以評為一類文。《家庭之戰(zhàn)》、《家丑外揚》、《為笑苦惱》、《小弟出丑》、《媽媽比較笨》、《老師認錯》等都是考場上涌現(xiàn)出來的佳作。
二、 角度求小巧,情感見真摯
攝像時,角度選得越大,照片中的人和景物就越不清晰;選取的角度越小,則越可以把人物的性情或景物的特征在細微之處淋漓盡致地展現(xiàn)出來,我們所說的“于細微處見真情”就是這個道理。角度為何還要“巧”呢?因為一個題材,可供立意的角度有很多,但并不一定每一個角度都能寫好文章,只有選取最能撥動讀者心弦的角度,才能讓人心頭一亮,看到事物精彩、引人的一面。如一位同學在《一碗面條》一文中,講述的是媽媽生病時照樣給我準備一碗面條的故事,作者透過一碗熱氣騰騰的面條,寫出了一份感人的母愛;《一根紅頭繩》講述的則是自己在家庭貧困時,老師在我生日那天送“我”一根紅頭繩作為禮物的故事,作者通過小小的紅頭繩,寫出了一份讓人感動的師生之情。這些考場作文,選取的事件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角度小巧,于細微之處寫出了真情。像《感動一瞬間》、《難忘那一聲“謝謝”》、《一張紙條引出的故事》等文章都具有這一特點。
三、 情節(jié)求曲折,情感顯動人
中考作文一般只要求寫五六百字,在情節(jié)上稍加用心,掌握一些“尺水興波”的技巧,效果就會有了與眾不同。一位同學在《那一刻我好幸福》一文中,寫的是作者在中考前一天晚上,渴望在醫(yī)院上晚班的媽媽能陪一陪自己的故事。文章中說:“在這種關鍵時刻,我竟然無法得到父母的特殊關照,誰會想到,一個所謂的幸福之家還有著如此的不幸?”當考生無奈之時,媽媽回來了,而且回來了三次。第一回家取鑰匙時,作者的“心涼了半截”,第二次回家是由于天雨回家取傘,當作者徹底失望時,不料,粗心的媽媽第三次出現(xiàn)在自己面前。一件小事寫得波瀾曲折,真實感人,鮮明地反映出了自己由怨--恨--愛的過程。這樣富有創(chuàng)新意識的文章,在中考作文中很受閱卷老師的青睞。情自心生,心誠則靈。同學們應該加大閱讀量,拓展知識面,養(yǎng)成觀察、感悟生活的習慣,正所謂“平時多積‘糧’,考試不慌張”。寫作時才能激情蕩于胸中,珠璣露于筆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