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是一種復雜的個體心智活動
閱讀是一種復雜的個體心智活動,閱讀主體通過對閱讀對象——紙介、電子等文本的接觸,從而感受體悟或發現文本所提供的有關信息,完成一次帶有一定指歸性的閱讀任務——或愉悅賞析或豐富積淀或夯實底蘊或謀求功利。但是,當內涵深沉繽紛多姿的文本內容衍化為千人一腔、千篇一律的同一種結論的時候,當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的藝術形象被抽象為幾條枯燥干癟瑣碎沉悶的概念的時候,當質疑問難在只唯書只唯上唯“家”面前而怯懦畏懼不敢再有任何絲毫浪漫想象的時候,這不能不說是閱讀教學的失敗和讀書人的莫大悲哀了。于是,呼喚個性化閱讀,已成為一股異常強勁的帶雨的春潮。《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能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語文教學大綱》也這樣表述:“要大力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應重視學生的實踐活動,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引導他們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策略。”“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就不能不重視學生的個性化閱讀所帶來的差異。“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萊特”,一部《紅樓夢》,“經學家看到了《易》,道學家看到了淫,才子看到纏綿,革命家看到了排滿,流言家看到了宮闈秘事”(魯迅語),只有在大力張揚個性化閱讀教學的基礎之上,充分挖掘閱讀主體的閱讀潛能,才能使之豐腴厚實,有智慧,也才能適應未來社會飛速發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