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原課堂本來面目 真正落實減負高效
——兩次執教《魯班和櫓板》第一課時有感
4月27日,我在本校語文教研組內上教研課《魯班和櫓板》第一課時。這篇教案的原稿是兩年前參加揚中市青年教師基本功競賽而準備的。當時接觸學生的時間很短,又是借班上課,而且安排的是第一課時的教學,再者我執教的是一年級的小朋友,所以在揭題后安排了一個“強化初讀”的塊面。過程為:聽課文錄音——借助拼音自由讀課文——同組內互相讀課文。當時在課堂上這樣做,效果很好,起到了讀熟課文,了解課文大意的作用。但是現在這節課,是在自己所教的班級所上的一節校內教研課。課前,老師已經讓學生熟讀課文,了解魯班其人,若再在課堂上“強化初讀”,未免有悖“減負高效”的宗旨。所以揭題后,我直接從檢查預習開始,問學生通過預習,學會了什么?然后是根據學生匯報,逐步檢查學生的生字詞掌握情況和課文的朗讀效果。所請學生都是班上的后進生,表現尚可,這才進入到正文的學習。
這節課上順利地學完兩個段落以及其間出現的生字詞的理解和書寫。我很高興,同學們也學得很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