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革識字教學方式,突破識字障礙
容易產生畏難情緒。因此,幫助學生突破了這個障礙點,他們對字形的記憶會從機械記憶過渡為理解記憶,就可以調動他們自身的潛力,也能“多識字、快識字”,同時為他們打開生活經驗以外的豐富多彩的文本世界。但是怎樣變革我們的識字教學方式,才能有效地克服這個障礙呢?下面我從兩個方面談談我的實際體會和看法。一、注意方法和手段
在識字教學中,我們應努力做到引導學生去找尋識字的方法和規律,徹底變革原先呆板的生字教學模式,使一個個抽象、枯燥的漢字變得直觀、形象,便于學生更好地認識,牢記。
尋找規律,掌握方法——一個漢字往往是音、形、義的結合。它們也有著一定的聯系。在識字教學中,我們要善于引導學生發現這些規律,掌握這些規律,有助于學生對生字的識記。
1、學習象形字時:我們把抽象的漢字與一幅幅形象生動的圖畫聯系起來,使學生能輕松愉快地識記字形,理解字義。如教學“山”字,我們先讓學生觀察山峰的形狀,再結合生字“山”進行比較。這樣,借助圖畫,學生很快就記住了。一段時間以后,學生能在自己的識字實踐中初步運用這種方法,同時,他們的識字就變得輕松了。
2、學習會意字時:引導學生抓住“部件”,利用編故事或做動作來理解字義,記住字形。如教學“拿”字,讓學生先做這個動作,然后與“拿”字中的“合”結合起來,就像一個人張開手取東西。學生很喜歡用這種方法學習生字,而且加深了印象。
3、形聲字的形旁多表義,聲旁多表音。采用這種方法,可以幫助學生識記一連串的漢字。如學習“晴”之后,我們讓學生回憶以前學過的或生活中遇見的與它相近的字,這樣,在學生面前出現了不少帶有“青”的字(請、清、請、蜻、情)。
通過實踐,針對漢字的構字特點,掌握造字規律,不僅能有效地便于學生識字,而且能使學生對生字的記憶深刻,降低回生率。
在識字教學中,我們還可以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學習規律,運用多種手段和方法進行識字教學,如摘蘋果、走迷宮、找朋友、配配對等,讓學生在輕松、活潑的氣氛里進行有趣有效的識字。
二、重視復習與鞏固
人們的遺忘進程是不平衡的,在剛學知識的階段遺忘得較快,隨后逐步減慢。復習及時、系統,可以幫助學生牢固地掌握所學的生字。所以,復習與鞏固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