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尋找適合孩子口味的教學方法
,前兩個還好,久了也就吸引不了他們。畢竟孩子的注意力有限,口頭表達也參差不齊。而且可能因為這樣的教學也沒有多少新意,所以面對“喜新厭舊”的孩子,這樣的課堂上開小差做小動作的現象就會比較嚴重 。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曾經說過:“一個好的教師應該教人去發現真理”。這就是說,教師講題始終要堅持分析地講,要充分暴露解題途徑的尋找過程。“為什么這樣做”比“這樣做”更重要。而當我們的孩子面對“為什么這樣做”興趣不大的時候,反其道而行之,讓他們探究“為什么不能這樣做”也許會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慨。
教學《認識時間》時,我改變了先新授再練習的方法,將練習放在前面,先讓孩子們嘗試認時間,寫時間。然后將錯誤 集中起來一一呈現,讓孩子找找錯誤,從而掌握新知,突破教學難點。
認識時間的錯誤主要有這么幾類:
(1)時針、分針看錯了,把時針看成了分針,分針當成了時針;
(2)時針正確,但分針指著幾就是幾分;如5:30分看成5:6
(3)書寫錯誤,如:6:05 寫成6:5,7:35寫成7:35分;
(4)接近整時的時針錯誤。如:7:55學生容易看成8:55;
(5)時針、分針能找對,但對分針的指針指向不夠仔細,造成較大誤差,如:7:37寫成7:35(在第二課時以后出現);
(6)畫時針和分針時,分針正確,而時針的位置錯誤很多,集中幾時時針就指著幾。如:8:25,時針指著8,分針指著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