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
“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這是課改的一個響亮呼聲。教學中,教師在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同時,不必須善于駕馭學生的主動性,由學生的學習動態來生成新而有活力的課堂,使學生從中得到更大的收獲。絕不能擔心學生:“老師,我有問題!”“老師,我不同意!”這節課上,我很大程度地發揮了學生的自主權,使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的張揚,因而收獲也頗多。1、 第四小節的學習,我放手讓學生自主、合作學習,再讓學生說說知道了什么,有什么不明白的, 學生說了很多知道的,同時也提了不少的問題。當有學生提出“天長日久”、“堅硬”、“勉強”等到詞后,一些知道的學生馬上爭著搶著要幫忙了,還指著帶來的蝸牛實物,讓不明白這些詞的同學來摸一摸、看一看來理解。這樣生生交流,既促進取學生之間的感情,又給了那些好表現的學生一個最好的舞臺,提供了最好的機會。真是何樂而不為啊!
2、 在總結時,我創設了一個動物們又在舉行飛行比賽,而蝸牛只是在地上呆呆地望著它們看的情境。問學生“看到這樣的情景,你有什么想法,有什么話要對蝸牛說?”時,很多學生說了一些我事先有準備也是我想要的答案。但有一個學生站起來眉頭一皺說:“老師,我有一個問題!就是這一只蝸牛得了獎杯,得意忘形,把獎杯背在身一變成了硬殼,不能再飛了,那為什么現在的蝸牛都成了這個樣子呢?”我一聽這話,愣住了,不知該怎么回答,然而我很慶幸自己沒有掐斷這根能激起全體學生思考、想像的導火索。我接著對學生說:“請大家一起來想一想,這是什么原因呢?”頓時,學生七嘴八舌地說開了。有的說:“這是因為蝸牛媽媽生的孩子,所以都一樣了!”有的說“因為這是一個童話故事,不是真的。”有的說:“這是因為蝸牛要讓大家記住這個教訓。”有的說:“其實蝸牛們是經過很多年才都慢慢地退化成這個樣子的。”……雖然學生的想法很稚嫩,甚至于有些可笑,但這是他們心底的答案,也是他們認為的最好答案。這樣學有所疑,疑有所思,不就是最好的學習方式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