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性子急應該如何教育孩子呢?(幼兒早教指導)
小孩子們一般做事情都比較的慢,但是若是遇上了急性子的媽媽,往往就很難能夠自立了,因為家長們總是嫌孩子慢而自愿的替孩子做一切的事情,以下就讓我們來看看急性子的家長應該如何來教育孩子吧!
檢視篇:急驚風父母vs。慢郎中孩子
check 1、你是“急”父母?
孩子玩具收得慢,會忍不住過去幫忙收。
孩子吃飯拖拖拉拉,會認為媽咪來喂你比較快。
每天都在對孩子說“趕快”、“快一點”!
孩子自己穿衣或穿鞋的過程,經常讓你等得很不耐煩。
不論吃什么、穿什么、買什么…,總是主動幫孩子做決定。
超過3個以上符合,請媽咪要思考一下,你留給孩子的時間是否總是太短、太急促!
催促,對孩子的負面影響
不經易脫口而出的催促卻可能造成孩子的學習危機!對于正在學習各種事物的孩子來說,贊美是他們建立自信心的重要基石,然而你的催促、不滿意,極可能讓孩子出現以下的負面表現:
1.不專心;因為他對去經常在專心學習時被人打擾、被人催促,造成他有隨時隨地會被人中斷的危機感,因此不容易專心去做事情,會經常表現出分心、三心二意的態度。
2.不持續:因為不專心,就不會在做事的過程中發掘趣味,因此變得對事物沒有耐心,做什么事情都有不容易持續的問題。
3.不獨立:催促的語言經常伴隨著不滿意的成分,敏感的孩子往往更加沒有自信,久而久之,他會習慣等大人來幫他完成事情,以免多做多錯,也會比較沒有責任感。
4.不主動:當父母“急”習慣了,通常會變成自己來比較快的結果。于是父母決定了孩子起床、出門、洗澡的時間,因為反正到時候有人會像鬧鐘般地準時催促他,孩子因此逐漸喪失自動自發的能力。親子網
check 2、家有“慢”孩子?
我的孩子生活大小事,凡事要人催。
家中寶貝缺乏實際的生活自理經驗。
對于大人的催趕,經常是嘴巴回說“好”,卻沒有實際付諸行動。
面對較困難、不擅長或不好玩的事會出現逃避、不想做的反應。
在接收到新事物或新指令時,都需要時間調適一下才能進入狀況。
若超過3個以上符合,面對家中“慢”孩子,媽咪要多體諒并配合,透過適當的溝通與教養,親子關系會更和諧。
孩子老是慢吞吞的原因
在談解決辦法之前,家長必須先了解孩子拖延的原因。其實孩子大部分是無意的,有意拖延的因素也占一小部份。
1.天生慢吞吞型:天生氣質屬于趨避性比較避的,適應度比較低的孩子,他們接收到一個新事物或新指令時,都需要時間調適一下才能進入狀況。
2. 注意力分散度較低:注意力分散度較低的孩子,因為專注于前一件事,無法在接獲一個新指令時,馬上回神來處理,也會給人慢半拍的感覺。
3.感覺動作失調:由于社會的變遷,目前感覺動作失調的孩子比例不低,清況較輕者常見手腳笨拙,做起事來會有慢吞吞、雜亂無章的現象。
4.缺乏時間觀念和次序感:5足歲以下的孩子,還沒有明確的時間觀念,如果家長經常用“限你10分鐘內做完”這類指令來要求孩子,孩子不明白10分鐘到底有多長,因而會讓家長覺得他們愛拖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