捏土小游戲可開發寶寶們的智力
平時玩慣了各種各樣的高檔游戲,而一些天然中的物質反而更加能夠吸引寶寶們的眼球,例如捏泥人就是許多的小朋友都愛玩的小游戲,并且這種類型的游戲還可以開發寶寶們的智力,以下就讓我們來詳細的了解下吧!
黏土的3大妙處
黏土游戲需要親自動手做,通過各種手部的操作技巧和反復的動作,來充分發揮出手部的功能。如果寶寶從1歲開始玩黏土,就能更好地促進其生理、認知和空間藝術等3大能力的發展。早教網
1. 有助生理能力發展
在玩黏土時要做各種動作,可以訓練幼兒的大小肌肉能力,并促進手眼協調能力。如果堅持經常玩黏土,那么對于手部的伸張性、收握性及手指能力的發展都有很大幫助。
2. 有助認知能力發展
不同顏色的黏土可訓練幼兒對色彩的認知。以黏土塑造不同形狀的物品,可訓練幼兒對物體的認知,還能通過模仿日常生活中的各種實物來啟發創作和思考能力。
3. 有助空間藝術能力發展
黏土游戲涉及到立體藝術的創作,可加強孩子對大小、比例、寬度、長度、深度等空間概念的認識,比平面藝術更具啟發性。要完成一個比較復雜的黏土作品,則需要各種材料的整體組合,這又是訓練分類、組合等數學概念的好工具。
tips:創造比模仿更重要
如果是4歲以前的孩子玩黏土,就不必要求他做出美麗或完整的造型,畢竟親自動手做的過程才是最重要的。讓孩子自由發揮想象力及創造力,遠比模擬實物塑形要重要得多。
1~2歲訓練法
觸感訓練、小肌肉抓握動作訓練
幼兒知覺的形成,主要是通過身體的感覺器官來獲取訊息而達成的。自從出
生以后,視覺和觸覺的訓練對幼兒就非常重要。如今許多家長對幼兒的保護有些過度,凡事都幫孩子做好,無形中就減少了孩子的學習機會。一旦小肌肉訓練缺乏,幼兒就容易出現手部動作不靈活、容易疲勞、持續做事的能力降低等問題。長此以往,幼兒的依賴性會更嚴重,做起事來也習慣半途而廢。
就1歲以上的幼兒來說,雖然表達能力還不是很好,但已經有了辨識色彩的能力,想象力也開始萌芽。因此,可通過色彩鮮艷的黏土來訓練幼兒的視覺及色彩辨識力。而質地柔軟的黏土更是觸覺訓練的最佳工具,可通過握、拍、按等動作來訓練幼兒手部的小肌肉與大肌肉能力,為將來的精細動作、運筆能力打好基礎。還能通過游戲過程中的拿取、放置等動作來訓練手眼協調能力。
tips:專家叮嚀
不用在意孩子能否將黏土完整地塑出一個造型,親子共玩與互動的過程才是游戲重點。
繽紛彩虹糖果
訓練目的:圓形揉搓訓練、自主訓練
材料:碗、面粉黏土、糖果包裝紙
step 1 在媽媽的示范和帶領下,讓寶寶以順時針方向搓出幾個圓球。
step 2 讓寶寶選一個黏土糖果放在包裝紙上,訓練手部小肌肉的抓取能力。
step 3 媽媽抓著寶寶的手,以引導的方式協助寶寶扭轉糖果紙,以此做扭轉訓練。
step 4 媽媽陪著寶寶將包好的黏土糖果一個個放入碗中,以訓練手眼協調的能力。
2~3歲訓練法
顏色、形體認知訓練
2~3歲寶寶手部的精細動作已經發展得很好,可以自己拿湯匙吃飯、拿筆畫線條。手眼協調能力也持續發展,在雙眼的注視下,能用手去完成想要做的動作。所以,此時適合訓練幼兒搓揉黏土的基本技巧,并適時增加捏、揉、搓、壓、推、卷、轉、扭等手部的動作,以及基本的圓形、長條形揉搓技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