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農村學生的作文水平
濱州市濱城區單寺中心校 張智祥 趙春霞
當前,中學作文教學的現狀令人擔憂。通過調查訪問,農村中學普遍存在這樣的現象:由于種種原因,作文教學一
一﹑加強課內﹑課外閱讀,做好摘記
中學語文教材所選文章多為典范作品,文質兼美.只有加強閱讀,才能讀出李白“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的傲岸;讀出杜甫“安得廣廈千萬間”的憂患;讀出月下荷塘淡淡的哀愁,讀出草原月夜冬不拉的喜悅。從讀中培養口頭語言表達的能力,激發情感,增強語境,從而提高作文水平。但農村學生,地處偏遠,受時空限制,生活圈子狹小,見少聞寡。光靠讀教科書是遠遠不夠的。那就要充分利用圖書室﹑閱覽室中的書籍。讓學生自己去借閱圖書﹑名著。用名人高層次的人生追求﹑名著高層次的審美境界來升華學生的靈魂。如讀《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從中感悟意志的堅韌和剛強……。讀后將其中的好詞、好句 、名言 、警句等摘抄下來,熟讀成誦。作文時就能信手拈來,得心應手,好多還可以終身受用。
課內與課外閱讀相結合,真正擴大了學生的視野,陶冶了學生的情操,培養了學習的興趣,為今后習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二、提高主觀能動性
作文是學生的主體性活動。能否調動學生自身的潛質,直接關系到學生的作文能力的培養。只有充分認識到并挖掘他們的巨大潛能,作文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學生具有較大的思維潛力,有的長于形象思維,有的善于邏輯思維。在作文教學中要因材施教,讓學生談看法、說寫法,充分挖掘學生的潛力,才能有效地提高他們組織、運用語言的能力。
﹙二﹚語言的主體性。一開始寫作文,學生怕說不好,怕寫不好畏首畏腳,使思維語言運用能力都有下降。我就讓學生明白:只要用自己的語言寫清楚自己思考的內容,表達出了自己的思想情感,就是最美最好不過的語言,也就是真正的語言美。
﹙三﹚在作文課上,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主動性。引導學生自改、自評、互改、互評,最
三 模仿古人借針繡鳳
綜觀古今中外的文人墨客,模仿習作,借針繡鳳者屢見不鮮,他們或借高超的寫作技巧,或借精妙的構思布局,或借凝練優美的辭章,或借典型新穎的材料,繡出了不朽千古的鳳凰。如李白借屈原詩作的意象寫出了《夢游天姥吟留別》的名篇。名垂千古的《滕王閣序》的作者王勃借北朝庚信的“落花與芝蓋齊飛,楊柳共青旗一色”,寫出了“落霞與孤鷺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名句。通過學習這些名人“借針繡鳳”的生動事例,讓他們抱著試一試的心理,效仿古今名家,把他們平時讀書摘抄的資料,有機的運用到相應的文章中去。經過一段時間的試驗,同學們感到這樣做,確實即豐富了寫作材料,提高了寫作技巧,又可以在短時間內提高整體寫作水平。從而消除了他們對作文的畏懼心理,大大激發了他們作文的積極性。
四、跳出常規逆向思維
(一)、立意上的逆向思維
古人筆下的“落花”幾乎都是悲涼凄慘的象征物。如《紅樓夢》黛玉葬花中寫到“花謝花飛飛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儂今葬花人笑癡,他年葬儂知是誰”讀后令人傷心落淚。我們正好反其意而用之。借龔自珍“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的詩句立意,歌頌落花,贊美落花,就會提煉出新穎別致的立意來。
(二)選材上要新穎
俗語說:“吃別人嚼過的饅頭無味道!边x擇材料也應選新穎的、鮮為人知的,才能引起讀者的新感受,才會令人賞心悅目。如
(三)、構思上的逆向思維
為文講究構思。構思講究新、巧、齊。但構思之新、巧、齊,決非異想天開,刻意為之。真正的為文高手都有以小見大、點石成金的功力。他們寫出的文章常常是“人人心中有”,卻又“人人筆下無”的東西。如前幾年風靡校園的《汪國真詩集》。為什么深得廣大學生的喜愛呢?就因為,汪國真的詩寫出了青年人心中有,卻寫不出的那種朦朧的意境。
五、加強指導,逐一點化
作文教學還應該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俗話說“要想火車快,全憑車頭帶”。教師的主導作用是不可估量的。適當指導,正確評價,啟發領悟才是最正確有效的。引導學生師其意,襲其神,沿其形,才能提高作文水平。再是適當面批、逐一點化啟悟,做到因人制宜、因材施教,才能大面積地提高學生作文水平。
總之,中學作文教改的方向,是既充分尊重教學規律,重視立意的獨特性,序的科學性,讀寫訓練的同步性,又強調作文教學的全過程的學生的主體性。充分發揮學生思維、語言、評價三個方面的巨大潛能,沿著這一條路子,走全方位的開放型的作文教學之路,才是作文教改的一個真正成功之路,才會使教改的路子越走越寬。
山東省濱州市濱城區單寺中心校
張智祥 趙春霞
郵編 256659
電話 0543—3550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