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競爭意識 激勵學生積極學習——初中語文教學初探
培養競爭意識 激勵學生積極學習
——初中語文教學初探
現代社會是一個充滿競爭的社會,是一個處處有機遇,時時有挑
戰的社會。一個現代人,若不具備競爭意識,不能積極創造條件,及時把握機遇,他就會被社會所淘汰。教育要為社會服務,要培養合格的接班人,必須順應形式,注重學生能力的發展,培養創新人才,使之適應社會,才能達到教育目的。
我國目前正在進行的教育改革就是在對未來的人才需求進行認真分析后所作出的重大而正確的決策,此次改革在《綱要》中明確提出要關注學生“全人”的發展,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健全的人格、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以及終身學習的愿望和能力等等。新的初中語文教材正是圍繞著新課程目標而編排,特別注重人文精神,注重學生“人”的發展。教師在教學中更應當體現新課程理念,實現課程目標。
在教學中,我感到:要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首先要培養競爭意識。當學生有了競爭意識的時候,也就會相應地提高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競爭意識的方法很多,關鍵是教師要精心設計,善于并及時引導。
我最常使用的是分組競賽法。分組可以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而競賽則可以體現競爭意識。新的語文教材貼近生活,貼近學生的真實感受,學生在學習的時候,困難的地方不多。比如七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課文:孩子總是好奇的,也總是充滿了夢想和希望。《童年》這首歌一直受到人們的喜歡,正是由于它寫出了孩子對未知世界的向往和追求,第一課《在山的那邊》正是寫了一個孩子對理想的堅定信念和不懈追求。十二、三歲正是滿腦子幻想的年紀,也正是樹立理想的時候,所以他們對于詩歌的主旨是很容易就能夠理解的,難的只是一些詩句的含義。《走一步,再走一步》切合學生的生活經驗,教給學生戰勝困難的方法。《生命 生命》和《紫藤蘿瀑布》則以優美的語句,比喻的手法把深刻的道理娓娓講述。要學習的第一篇文言文《童趣》更是想象豐富、意興盎然,符合孩子的生活情趣和思維方式。這樣的文章,學生在閱讀時不會感到太乏味。基礎好、程度高的學生可以讓他們自己提出問題,再自己解決問題;基礎較差的學生則可以由教師提出問題,讓他們自己解決。把學生分成幾個小組,讓他們共同解決問題,共同概括出答案,并且比賽哪個組最先完成,淺顯的課文、強烈的好勝心就會促使學生積極的參與進來,當他們獲得第一后,成功感和自豪感又會激勵他們主動地去預習下一課,以便下一次獲勝;而未能獲得第一的組,孩子氣的不服氣也會促使他們認真的預習下一課,以便下一次獲勝。
若是把學生分為男女生各一組,互相提問,那競爭就更激烈,在這種強烈的好勝心的激勵下,他們會積極思索,會提出很有見解的問題,會發現些教師都未發現的問題,并且答得很好。在這樣的情形下,既培養了學生的競爭意識,也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合作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