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綜合閱讀初探
作者:李君榮
摘要:語文綜合閱讀是一種新型的閱讀方式,它讓學生在綜合閱讀的學習過程中,去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這就要求我們教者要糾正過去專注經典,以本為本的閱讀傾向,實行閱讀教學過程 中的五個轉變,即從要我讀到我要讀,從我要讀到我愛讀,從我愛讀到我能讀,從我能讀到我會讀,從我會讀到我會用,使學生在廣泛的閱讀中形成閱讀大視野,提高學生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促進學生關注國家,社會和世界,培養學生對國家、社會和世界的責任感。
關鍵詞:語文綜合閱讀 綜合閱讀的目的性 綜合閱讀的方式 綜合閱讀的成效性 綜合閱讀中的“五個轉變”
語文綜合閱讀是一個立足于語文學科,實現內容多樣化以及跨學科綜合,達成學科間橫向溝通的學習領域,它是一個自主的、合作的、探究的閱讀過程,這有利于培養學生個性的閱讀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合作與交往的能力,以及批評和創新精神。
美國哲學家弗蘭西期·培根有這樣一句名言幾乎眾所周知,那就是“讀書足以怡情,足以博彩,足以長才。”它把書對人的影響力,對人的心靈塑造說得形象而深刻,作為語文教學工作者,要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增強學生的綜合能力,指導學生進行廣泛閱讀,樹立新型的閱讀觀念,實現課內課外的有機結合,切實提高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就此,我認為,要想有效地提高學生的綜合閱讀能力,必須首先要做到“五個轉變”,即從要我讀轉變為我要讀,從我要讀轉變為我愛讀,從我愛轉變為我能讀,從我能讀轉變為我會讀,從我會讀轉變為我會用。
一、增強學生綜合閱讀的主動性,使學生從要我讀到我要讀。
從要我讀到我要讀,究其本質就是教師啟發學生明白,綜合閱讀的目的性和重要性,使學生從
被動、被迫的閱讀轉變為主動,、積極的閱讀,使學生具有強烈的閱讀愿望,使閱讀成為他們自覺的行為。
在這個信息膨脹的時代,科學技術的日新月異,學生在獲取知識的方式上已有了更大的選擇余地。但教師必須讓學生明白閱讀仍是不可替代的,看電影,看電視時,你可能很少思考,更少想像,聲音,圖像……一切都是設定好的,你只是一個相對被動的接受者,而閱讀過程卻是一個再創造的過程,語言文字可以為你提供無限的想象空間,你可以讓自己的心靈之翼在想象的世界里自由自在翱翔。另外,閱讀影響的是一個素質中最基本最核心的東西——審美觀、道德觀和人生觀。“腹有詩書氣自華”、“知書達禮”說的都是這個理,通過閱讀可以反省自我,提升自我,從而使自己成為修養良好的人。此外,從中考語文內容看,作文比重的“二分明月”的增加,課外現代文閱讀在中考中的比重占三分之一以上,這說明作文和閱讀的重要性,在語文教學中,閱讀和寫作是語文教學的主旋律,從杜甫的“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到葉圣陶先生所說的“閱讀的基礎訓練不行,寫作能力是不會提高的”,可以看出,語文教學特別強調閱讀對提高寫作水平的基礎作用,從而道出了閱讀與寫作的關系。古語云:“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所以這個“讀”需 要一定量的積累,長期地,持之以恒地,這樣定能收到“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的效果,另外,在如今的社會里,競爭的增強,自身能力要求的提高,使會對我們的綜合素質的要求更高,這就要求我們更加注重自己在綜合能力上的訓練了。
二、提高學生對綜合閱讀的興趣,使學生從我要讀到我愛讀。
從我要讀轉變為我愛讀,指的是端正學生的閱讀態度,從“我要讀”的愿望,決心,提高到“我愛讀”的境界,充分調動學生閱讀的興趣和積極性,“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只有感興趣了,才會產生樂于接觸并力求參與其中的一種積極的意識傾向。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起,首先讓學生成為閱讀的主體,鼓勵學生質疑,并要能闡釋自己的觀點,教師及時地給予肯定,中肯的指正。其次,還可以在每節語文課前3分鐘激發學生的興趣,開展讓學生以小組形式輪流主持“語文綜藝大觀”的活動。“語文綜藝大觀”的活動是豐富多彩的,主持的學生可根據自己已有的語文綜合閱讀的信息或從電視中、報刊中,資料中或網上獲得的信息來設計自己主持的內容,讓學生互動起來,學生主持的“語文綜藝大觀”活動的形式很多,有走進名人、偉人的,有對對聯的,有詞語、成語接龍的,有智力競賽的,有講故事的,有詩句填寫的,有朗讀短文要求大家談感受的,還有針對當前的一些現象談自己的看法和體會的……真是形式各種各樣,內容豐富多彩。老師除了在每次活動結束進行對這次活動的優劣評價之外,還在每一次輪次結束后,讓學生們來一個大評比,看看哪個小組主持的好,以求后面內容更豐富些,形式更新穎些。通過評比,學生們的積極性更高,都希望自己所在的小組是下一個輪次的勝出者,所以都積極地去查閱資料,積極地準備,積極地出謀劃策,真是各盡其能,各展其才。另外,敢于讓學生當回小老師,對于課本上的一些自讀課文,及課本后的課外古詩詞,嘗試著讓學生自已去講,在老師的指導下,讓他們自己鉆研教材,明確教學目標 ,讓他們自己設計教法,弄清重點,突破難點,根據這個要求,同學們積極準備,積極查閱相關的資料,并還根據自己所猜想的同學們有可能提出的質疑問題都去作充分的準備,這可以讓學生體驗到語文閱讀學問多,在備課的時候可以增長不少知識,并還可以鍛煉學生們的口才和膽量,另外,不同的小老師,風格也就不同,對同學們的吸引力也就強,更能提高學生們的興趣。
三、教會學生綜合閱讀的方法,使學生從我愛讀到我能讀。
從“愛讀”出發,通過閱讀實踐,達到能讀的境界,是要求教師教會學生掌握閱讀方法,在課堂的教學上,要指導學生掌握基本的閱讀技能和閱讀方法。閱讀,作為一種基本的智力技能,包涵一定的能力層級,教師應避免教學中閱讀指導的隨意性和零散現象,力求有一定的指導體系,能系統地對學生的閱讀能力和閱讀方法進行點撥。①感受性閱讀是閱讀能力和方法的基礎。讀書、讀書、關鍵要去“讀”,讀了才知道課文中的人物事情理趣,“讀”了才能感受到文章作者那顆心為什么會如此歌唱,“讀”了才能品嘗到文章的深邃與空靈,將文章讀上兩三遍,或快讀全文,或細讀有關段落,或跳讀掃描,或體會作者的情感,或吟誦你喜愛的句子……總之,要用“心”鉆進去,去感受文章的精華;②理解性閱讀,是培養閱讀良好品質,提高品位和閱讀能力的必經途徑。要想效果好,必須做到四個方面:一要讀好文章前的提示和前言,把握文章的重點和目標;二要讀好文章的關鍵段落語句,理解句段的含義以及關鍵詞語,修辭方法和表達方式的作用;三要讀好文章下的注釋,把握生字詞;四、要讀好文章的“后記”或總記,整體把握文章思路和藝術特色;③鑒賞性閱讀是語文教學中的一種高層次的閱讀境界,這種閱讀要求比較高,它要求讀者能深入到文章的內涵中,將自己的“讀”與作者的“寫”融合一體,去感悟,去深思。這種閱讀法在于細細揣摩,慢慢培養。④比較性閱讀是在理解的基礎上對作品作較為深入的帶有創造性成分的閱讀,指導學習同類文章,能夠“求同存異”或“異中求同”,讓學生在這過程中學會整體性比較,有利于形成自己的文學欣賞能力。⑤精煉性閱讀,是語文教學中重要的閱讀訓練方法。閱讀一篇文章時,對那些精彩片段,專欄文章,重點章節等要細細琢磨,要逐字逐句地分析,揣摩它的寫法,理解它的內涵,從而理解文章的重要內容,體會作者的情感。
除了教會學生們的閱讀方法,我們還應為學生搭建起綜合閱讀的平臺,向學生們推薦好的課外書和指導學生們在網上閱讀。在這過程中,我們要讓學生知道并非所有的書都“開卷有益”,要幫助學生凈化閱讀內容,規范閱讀行為,提高閱讀品位,教育學生遠離黃色(色情),灰色(反動),黑色(暴力)的讀物,拒絕“毒品”的誘惑,培養自己健康的閱讀情趣,可以向學生推薦一些專業性強、閱讀品味高的、思想健康的讀物,如《語文報》、《讀書》、《中國青年報》、《半月談》、《青年文摘》……等等,還可以建議學生讀一些中外名著,如《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三國演義》、《水滸傳》、《魯濱遜漂流記》、《安徒生童話》……;并還可以向學生介紹值得他們上的網站,如木子書屋(),榕樹下()、全景中文()等站,讓學生們徜徉在“書海”里,讓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通過網上閱讀得到最大的滿足。
四、讓學生能夠深入到綜合閱讀中,使學生從我能讀到我會讀。
掌握科學的閱讀方法和規律,目的還是讓學生提高閱讀時效,實現從“我能讀”到“我會讀”的轉變,這是根本。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說:“語文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恁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練成閱讀和作文的熟練技能。”因此,教師就要朝著促使學生“反三”這個目標,提高學生遷移思維的能力。
在閱讀的基礎上,指導學生記好讀書筆記,對拆除閱讀障礙具有十分積極的作用。自古不動筆墨不讀書是讀書的真諦,要求學生圈畫、摘抄佳句妙段,寫讀后感,對短章進行改寫、仿寫……,另外,中學生對生活開始有所感悟,有了一定的積累,教師就調動學生的生活積累去理解作品,從而克服閱讀中的障礙,如學生閱讀朱自清的《背影》,便讓學生講一些父母長輩為他們所做的,令他們感動的事例,并讓他們閱讀一些類似的文章,如《駝背的父親》,讓學生進一步地去體會課文,去體會文中的感情、去體會文章的魅力。另外,還可以經常周期性地開展一些讀書筆記、讀后感展評,周記展評、作文展評的活動,采取先讓學生毛遂自薦或互相推薦,選出自己認為最得意的作品、文章,在班上朗誦、展示,再讓全班同學進行評選,好的收錄成冊。這樣不但激發了學生的熱情,還可以使學生對自己的要求更上一層樓,要求自己深入更深層次的閱讀。
五、關注綜合閱讀的成效性,使學生從我會讀到我會用。
雖然開展語文綜合閱讀的時間不長,也僅僅只是初步地探索語文綜合閱讀,但看到學生們一改以往對語文課的態度,由過去的上語文課時的無精打采到現在的熱情洋溢,由過去的對寫作的畏懼厭煩到現在的妙語連生。
會用,這是開展語文綜合閱讀活動的最終目的,也是語文教學的最高要求,讓學生在掌握了閱讀方法之后,拓寬了自己的閱讀視眼之后,把自己所學到的,所體會到的,所領悟到的,用到自己的閱讀和寫作的實踐中來,提高自己語文綜合運用的能力,使自己得到全面的發展。
雖然開展語文綜合閱讀活動的時間不長,也僅僅只是初步地探究語文綜合閱讀,但學生們脫口而出的佳詞妙句,讓我驚訝,學生們熱情洋溢的演講,繪聲繪色的描述,讓我震憾;當批改日記時,發現那發自內心深處的語言,更令我感動。誰說我們的學生不會作文?誰說我們的學生口頭表達能力差?誰說我們的學生不會抒發自己的情感?實踐證明了學生能行,證明了開展語文綜合閱讀,是深受學生們歡迎的,是提高語文教學效率的有效途徑,也是實施素質教育的希望所在,要使語文課真正活起來,使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得到全面發展,為學生將來適應現代化的需求,請語文教師積極行動起來,探索語文綜合閱讀的新途徑,為提高學生的語文整體素質而共同努力吧。
參考文獻:
(1)黃岡市教育科學研究院《湖北省初中語文閱讀課題黃岡實驗區開題會議材料匯編》2004年。
(2)《教師繼續教育》2004年。
(3)《中學語文教學參考》2003年。
(4)《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教師讀本》2003年。
作者簡介:
李君榮,女,1972年11月出生,中學一級語文教師,現任教于黃梅縣實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