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語文教材中的互文例析
鄭良仙
【關鍵詞】: 語文 詩詞 互文
互文,是指古書里所述的兩種事物,在意境上或上下文中互相體現,互相滲透,互相補充。前人或稱為“通異語”、“互相備”等。
互文的辭例,在古詩文里較多。初中語文教材所選的古詩文里也出現多處互文例。但統覽六冊初中語文教材(指浙江省義務教育課本,下均同),編者只在一處注釋中提到“互文”① ,在他處均未提及。對這些未被注釋的互文例,倘若教師不能加以正確分析,必會造成學生對文意理解的偏差。如:
一、有的注釋對句意按互文例解,但未指出是互文,學生不知其所以然。
《出塞》:“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②書本注釋:“天上掛的是照過秦漢兩朝的月亮,地上設置的也正是秦漢時代留下的關塞。”解釋的沒錯,為什么這樣解釋?此處未指出:“明月”、“關”是互文。
《答李幾仲書》:“又以平生得意之文章,傾囷倒廩,見畀而不吝。”③書本注釋:“比喻說法,意為全部拿出來。”如能指出:“傾”、“倒”是互文,是說傾倒囷廩。學生定能明白所以然。
《木蘭詩》:“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④課文注釋:“雌雄兩兔的腳都跳躍著,眼睛都細瞇著,難以區分雌雄。”注釋是對的,但有些教材的輔導資料說:“腳撲朔”是雄兔求偶的特征,而“眼迷離”是雌兔發情期的癥狀。實在是不懂互文例而作的牽強附會的解釋。此處如能加注:“‘雄兔’、‘雌兔’為互文。”那學生就不會感到疑惑了。
《岳陽樓記》:“不以物喜,不以己悲”。⑤課文注釋:“不因外物的好壞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為何這樣解釋?應加注:“‘物喜’、‘己悲’是互文。
二、有的注釋只解釋句中單個詞的意思,對整句話未按互文作解,學生很容易誤解。
《木蘭詩》:“當窗理云鬢,對鏡帖花黃。”⑥注釋只指出:“帖”通“貼”,花黃:古代婦女的面飾。學生很容易照字面理解為:先對窗理好云鬢,后對鏡貼上花黃。其實在這里“當窗”、“對鏡”為互文,是說臨窗、對著鏡子理云鬢、貼花黃。
《陋室銘》:“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⑦注釋僅解釋了“鴻儒”、“白丁”的意思。其實,句中的“談笑”、“往來”是互文,應指出。
《捕蛇者說》:“觸風雨,犯寒暑,呼噓毒疬”,⑧注釋只對“犯”的意思作了解釋。在這里,“觸”、“犯”是對文,也是互文,都表示頂、冒的意思,是說冒著風雨、寒暑,而絕不能分開來解釋。
三、 未作任何解釋。
《木蘭詩》:“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⑨書本未作解釋,該句的意思絕不能誤解為:將軍身經百戰都死了,壯士十年以后才回來。如果加注:“將軍”與“壯士”、“百戰”與“十年”分別為互文。那么,學生定會明白,文意是說將軍、壯士在十年鏖戰中,都身經百戰,死的死,沒死的終于歸來了。
《出師表》:“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⑩在書本未作任何解釋的情況下,學生很容易將句意理解為是在兩個不同時間分別“受任”、“奉命”,這顯然不對。此處,“受任”、“奉命”是互文,是說在敗軍危難的時刻接受了先帝的任命。這必須向學生指明。
四、 注釋有錯誤。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⑾書本注釋為:“將軍(因手凍僵)連弓也拉不開,都護的鐵甲戰衣冷得穿不上。”這樣的解釋顯然有悖情理,其原因就在于未按互文解。這里“將軍”、“都護”應是互文,是說將軍和都護的角弓都拉不開,他們的鎧甲都難以御寒。這樣的錯誤是會貽害后學的,應予以糾正。
注:
① 初中語文第六冊,1999年版,頁172.
② 初中語文第一冊,1997年版,頁35.
③ 初中語文第一冊,1997年版,頁204.
④ 初中語文第四冊,1998年版,頁43.
⑤ 初中語文第五冊,1999年版,頁222.
⑥ 初中語文第四冊,1998年版,頁43.
⑦ 初中語文第六冊,1999年版,頁176.
⑧ 初中語文第六冊,1999年版,頁172.
⑨ 初中語文第四冊,1998年版,頁41.
⑩ 初中語文第六冊,1999年版,頁161.
⑾ 初中語文第六冊,1999年版,頁82.
參考書目:
黃靈庚、張繼定著《訓詁學與語文教學》,浙江古籍出版社1998年出版。
張相著《詩詞曲語辭匯釋》,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出版。
郭在貽著《訓詁學》,湖南人民出版社1986年出版。
《詩詞曲語辭例釋》,中華書局1986年版。
注:該論文已被收入《語文教學與研究》主編的《新世紀全國語文教師優秀論文年匯》2003年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