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中提問的創新設計
湖北省荊州市教學研究室 余映潮 | |
一 請看魯迅《祝!返教學案例,教師在教學中提了這樣一個問題:作者筆下的祥林嫂,是一個沒有春天的女人。請同學們研讀課文,證明老師的這種看法。 “祥林嫂——沒有春天的女人”,這是一條多么富有吸引力的閱讀線索,同學們懷著極大的興趣研讀課 于是,“沒有春天的女人”這個“問題”,就串起了《祝!返恼麄閱讀品析過程,串起了對小說中人物、情節、結構、語言等內容的探究欣賞。 二 像上述教例中用“牽一發而動全身”的關鍵問題來帶動整篇文章閱讀的提問設計,我們稱之為“主問題”設計。它是對大面積教學中提問設計的一種創新。 目前,提問過多是語文教學中的一大問題!疤釂枴敝氨住泵黠@地表現于課堂的有:“步步為營”的提問成為牽引著學生向“板書”靠近的階梯;“提問群”成為幫助教師綿延滔滔講析的橋梁;“碎問碎答”成為桎梏學生創造思維的網絡。而“主問題”相對于成串的“連問”、簡單應答的“碎問”以及對學生隨意的“追問”而言,它是引導學生對課文進行研讀的重要問題、中心問題或關鍵問題,在教學中表現出非常明顯的特點: 1.“主問題”是經過概括、提煉的,是一種具有整體性閱讀的教學問題,“是”或“不是”之類的簡單應答在它面前無能為力。 2.“主問題”在教學中的出現是經過認真設計的,一節課中的幾個重要的“主問題”,其出現的先后是一種科學有序的安排。 3.“主問題”的設計著眼于整體地帶動對課文的理解品讀,著眼于引導學生長時間的深層次的課堂學習活動,每一次提問或問題設置都能形成和支撐課堂上一個時間較長的教學活動的“板塊”。所以,“主問題”就是閱讀教學中有質量的立意高遠的課堂教學問題,在教學中具有“一問能抵許多問”藝術效果。 三 在以“主問題”為線索的閱讀教學中,由于一般性提問的“量”的大大減少,課堂活動以學生的讀、寫、說、思為主要內容,課堂氣氛因此而顯得生動活潑?梢哉f,“主問題”最大的教改意義就是能用精、少、實、活的提問或問題將學生深深地引進課文,激發學生研討的熱情,從而有效地開展課堂活動。 在“主問題”的設計上,我們要理性地關注如下內容。 1.“主問題”要有利于課文的整體閱讀教學。問題或提問的出現,要力求做到能引發對全篇文章的深入閱讀和理解。如:《狼》:請以“狡猾”與“機智”為話題,談談你對《狼》這個故事的理解。《孔乙己》:請圍繞“孔乙己與‘酒’”這個問題自讀課文,說說自己的閱讀所得。 2.“主問題”應有利于課堂語文實踐活動的開展。問題或提問的出現,要力求做到讓學生有長時間的讀寫活動。如:《蘇州園林》:請同學們選出文中的重要語句,形成全文的主要信息!队暾f》:以“雨的自述”為題,將這首詩改寫成一篇300多字的小散文,體會這兩種體裁在語言表達上的區別。 3.“主問題”應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過程。問題或提問的出現,要力求做到讓閱讀過程中有充分的對話與交流。如:《荷塘月色》:這篇優美的散文可以從作者行蹤、作者感情變化、作者對景物的描寫這三種角度分層劃段嗎 還有沒有另外的分層劃段的角度呢?《麥琪的禮物》:試從時間、主人公經濟條件、夫婦之間的感情等幾個方面分析,你覺得小說中的“巧合”可信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