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閱讀教學淺議
《全日制義務(wù)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向7—9年級學生推薦了文言文篇目共60篇。學生朗讀、背誦這些傳統(tǒng)名篇,不僅可以讓他們記住精美的詩句和傳世的箴言,豐富他們的語言積累,而且能培養(yǎng)他們的語感,陶冶他們的情操,發(fā)展他們的思維。
的確,多讀、多背文言文對學生的閱讀與寫作都會帶來極大的好處,這比起記一些課文的中心思想、寫作背景以及給其分段分層等內(nèi)容來,不知要有用多少倍。這說出了詩詞識記與積累的重要。青少年時期是一個人一生中記憶力最強的時期,這一時期記熟記住的東西,往往一輩子難以忘記。數(shù)年來,為了既不增加學生的負擔,也不占用課堂教學時間,又能讓學生樂意熟記一些,我在文言文的教學中,努力探索了一些受學生歡迎的教學形式,使學生學得輕松,記得牢固,效果還相當不錯。
一、見縫插針,熟讀成誦
我國傳統(tǒng)教學主張語文要多誦讀,在熟練誦讀的基礎(chǔ)上,讓學生自己去感悟,去發(fā)現(xiàn)。古詩詞的學習,自然更應(yīng)該如此。在語文課前,可以利用上課預(yù)備鈴聲響后的幾分鐘時間,讓學生或聽或讀,逐步熟悉所讀的詩詞,直至能慢慢背出(多指短篇之類)。一般是第一次聽朗讀錄音,以讀準字音,之后在教師或科代表帶領(lǐng)下讓學生朗讀。有時,朗讀已經(jīng)開始,而有的學生才剛進教室,或還要做課前準備而跟不上集體朗讀,這也無妨。通過聽別人讀同樣可以達到熟悉文言文的目的。這樣,每周熟悉一篇是不成問題的,許多學生將文言文背出也就不是太難的事了。
如此,既不占用課堂整塊的教學時間,也不加重學生負擔,比較輕松地就達到了背誦的目的,也免除了學生死記硬背的苦惱。
蘇霍姆林斯基說:“課外閱讀,用形象的話來說,既是思考的大船藉以航行的帆,也是鼓帆前進的風。沒有閱讀,就既沒有帆,也沒有風。”所以精選一些文言文讓學生見縫插針,利用課前幾分鐘時間,進行誦讀,對豐富學生的積累、鍛煉學生的思維是大有裨益的。因為長期堅持,學生初中三年下來,就能背誦文言文幾十篇了。
二、激發(fā)興趣,理解名句
在初步熟悉、背誦的基礎(chǔ)上,教師用形象的語言描述某篇文言文中名句的內(nèi)容,讓學生理解并說出文句。如,教師描述:在我國遼闊蒼茫的大草原上,風吹過去,茂密的牧草因風吹而紛紛低下了頭,使得在草叢中吃草的牛羊顯露了出來。詩歌背得熟練的學生,馬上能夠說出“風吹草低見牛羊”。然后讓學生背整首詩。再如,教師啟發(fā):樹上的知了“知了知了”地叫個不停,身在鬧市區(qū),你會注意它嗎?可是在考場上同學們寫字時發(fā)出的沙沙聲或筆掉在地上的輕微的聲音,都會聽得很清楚,這是為什么?誰的詩句也曾描述了這樣的情景?學生們就會聯(lián)想到南朝梁代王籍的《童趣》中的“蟬聲擾人,鳥鳴更幽”這些句子。再如“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等詩句都是可以用形象的語言描述出意境而讓學生說出文句來的。教師娓娓道來,學生如身臨其境,讀文之樂、讀文之美也盡在其中了。在教師的引導下還可以讓學生自己尋找這樣的詩句(當然是限于學過的或涉獵過的),讓學生之間進行互動。有的名句,可以通過告訴學生詩句所具有的內(nèi)涵,來讓他們說出詩句。如唐朝劉禹錫形象生動地說明新事物必將代替舊事物的詩句 “沉舟側(cè)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曹操抒發(fā)自己老當益壯、積極進取的豪情的詩句“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蘇軾詞中富有人生哲理的句子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等等。另外,如“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等等詩句都有深刻的含義,都可讓學生根據(jù)詩句的內(nèi)在含義來復習鞏固。這樣,不僅記熟了名句,也理解了詩中所包含的意思。有的還可以由教師直接說出文章的題目、作者,讓學生說出名句,并說明為什么這是名句。如此也可以培養(yǎng)學生欣賞名句的能力。
三、展開想像,據(jù)文作畫
在理解的基礎(chǔ)上,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根據(jù)文句的意思想像出畫面,然后用圖畫來表達詩意(學生畫畫的水平當然高低不一,只要能基本表達出詩意就可以,畢竟學生還不是畫家)。如歐陽修的《醉翁亭記》中的“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也不同” 這兩句就很有可畫之意,可以讓有興趣的學生來據(jù)此作畫,看看他們各自對文意的理解。最后,可以將好作品在教室里展出,供大家品評、觀賞;有較大缺點的作品也選一些讓學生們評議,找出其不足所在,分析其不足的原因。這樣一來,不僅使學生們牢記了詩句,還鍛煉了他們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更激起了他們學習古詩詞的積極性。
此外,利用班活動課,開展幾次文言文誦讀比賽也是很有好處的。比賽可以分幾塊進行,一是教師提出文章的題目、作者,學生分組推薦代表背整篇文言文,這是各參賽組的必答題;二是由教師盡可能生動地描述出詩詞句的內(nèi)容,或告訴學生詩詞句所包含的意思,或報出題目、作者,讓學生用搶答的形式說出詩詞名句;三是將文言文改寫咸現(xiàn)代文并誦讀,然后由學生評出優(yōu)劣等次。三項累計得分最高者為優(yōu)勝組。這樣復習古詩詞,學生的積極性很高,學習文言文的興趣也更濃。
盧梭說過:“教育的藝術(shù)是使學生喜歡你所教的東西。”我從文言文閱讀教學的嘗試中,感到盧梭此話之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