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學生中來 到學生中去
__學生作文指導方法體會一則
這幾年,每年經我指導的學生作文見諸于報刊數都保持在兩位數,獲獎的也不在少數。于是有人問我:“你指導學生作文是不是有什么‘秘決’?”我說,哪有什么秘決?只是在指導學生作文時,始終把握好了一點:從學生中來,到學生中去。
“從學生中來,到學生中去”首先是針對學生作文內容而言。每次作文訓練時,我都會反復重點強調的一點就是:寫自己身邊的事,寫自己身邊的人,寫自己的真情實感。每一屆學生,我也會從不同角度表明我對他們作文內容的一個基本態度:堅決反對在寫作時無中生有,無病呻呤,裝腔作勢。
之所以反復重點強調這一點,一方面是因為寫熟悉的人熟悉的事,學生有東西可寫;另一方面是因為寫熟悉的人熟悉的事,也很容易寫出感情,把文章寫好。古人去:真情出至文。講的就是這個道理。動人先動已。作者自己被文章的材料感動過,才能更好地去感動別人。
“從學生中來,到學生中去”第二條就是作為學生作文的指導者,要熟悉學生的生活,有一顆“童心”。這也就是說,作為師長的我們,不少時候有必要放下“架子”,真正走到學生中去,真正走到學生的心里去。這樣做除了能及時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搞好教學外,還可以使我們對學生作文內容的真假作出快速而準確的判斷,還可以根據他們生活的實際對他們作文的選材提出切實可行的建議,從而使作文理論能真正落到實處。
這里有我經歷過的一個很好的例子。前年元旦左右,一次課間休息時,一個學生眉飛色舞地說:“還是初中同學講究情誼重。小學那么年,我收到的賀卡不過十來張;這才上初一,我就收到一大摞賀卡。”看著他那興奮勁,我心里一動,就饒有興趣地問了有關的情況。問清楚后,我就建議他就他剛才講的寫一寫。第二天,這個學生就給我拿來了三篇文章:《我和賀卡的“友情”》、《我喜歡賀卡》、《友誼之花綻放在賀卡上》。三篇文章,三個不同角度,篇篇翔實,篇篇堪稱佳作。寄出去后,都見諸于報刊。其中《友誼之花綻放在賀卡上》還獲得了一家報社的“花季風采”杯作文大賽一等獎。
“從學生中來,到學生中去”第三條就是對學生寫的每一篇作文都抱有強烈的熱情,尊重、珍惜學生的勞動。我們做老師的,都做過學生。做為學生的,需要老師的肯定,哪怕是一句鼓勵。每一篇作文我都細讀,重點找出其中的閃光點,并在評語及講評中予以肯定;對于不足,則具體指出修改意見。
事實上,如果不細讀,學生寫得不算很好的作文特別是那些寫得并不怎么好但閃光點卻不少的作文,就會很容易從自己的眼前溜走。兵法云:知已知彼,百戰不貽。細讀正是真實掌握學生作文水平的基礎,正是精心指導學生作文的基礎。試想,對學生作文只是走馬觀花地瀏覽了一遍,你又談何精心指導?
當然,通過細讀,更多的也還是我們總結學生作文的長處和短處的最好的方法。對于那些多數人都存在的問題,我們可以開設專題講座予以集中輔導。純粹地講作文方法作文技巧,沒有多少學生能聽進去,而結合實例特別是結合學生作文自身的實際,他們則往往興趣盎然,效果也不言而喻。
“從學生中來,到學生中去” 還有一個重要的方面就是要重視修改。文章不厭百回改。好文章也是改出來的。對于學生作文而言,修改可以從兩個方面著手:一是老師出具具體的修改指導意見,學生自己修改;一是老師自己從不同角度修改,給學生作例子。這兩個方面都很效果,不能偏頗。
我們之所以重視修改,也就是要讓學生從修改中學習寫作,在不斷的修改中不斷提高自身的寫作水平。
我們平日里教育學生經常提到的一句話就是:世上無難事,只要肯攀登。實際上,這句話對于我們作老師的自己也有用。學生作文能力是語文能力中比較大的一個方面,容不得忽視。我想,只要我們用心去做,精心指導,學生的作文能力絕對會不斷地提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