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非教學因素優化課堂氣氛
張上明 [原創]
好的課堂氣氛是教師刻意追求的一種境界。好的課堂氣氛不僅能使學生保持良好的學習心態,提高學習效率,還能引發教師的積極思維,從而使教學得到超常發揮。創造良好的課堂氣氛,既可利用教學本身的因素,也可利用非教學的因素。筆者這里談談如何。
一、重視使用課前問候語。簡短的課前問候語(“同學們好!”“老師好!”等)看來平淡無奇,實際上卻有著不可低估的作用。所謂“良言一句三冬暖”,說的正是語言的感染作用。因此,教師對課前問候語不可小視。一般說問候語往往能喚起人們的自尊,給人以溫暖和親切。課堂上,教師一句充滿溫情的“同學們好”、“同學們早”,往往能消除學生心頭的不良情緒,增強對教師的親切感,使師生情感溝通為雙方的“教”與“學”做好情感鋪墊,為形成良好的課堂氣氛打下基礎。
二、保持良好的情緒狀態。事實表明,教師上課蛙的情緒往往直接影響學生的聽課情緒。如教師精神委靡不振,沒精打采,語言呆板、枯燥,學生聽起來就會昏昏沉沉,毫無興趣。相反,教師上課時眉飛色舞、神采飛揚,學生的情緒也會受到感染,表現出精神振奮、思維活躍,注意力集中,從而主動地參與教學雙邊活動,形成良好的課堂氣氛。
三、建立合理的課堂常規。所謂合理的課堂常規,是指上課時對學生的一些基本要求,如積極思考、認真聽講、主動答問、認真做筆記等。這些良好習慣的養成,需要教師正確引導,在課堂上有意培養。一旦養成良好的上課常規,學生就能緊緊跟隨教師的講解,主動進入角色,不斷產生共鳴,形成師生之間配合默契的良好氣氛。如果學生缺乏這方面的訓練,課堂上就會缺乏主動意識,甚至開小差,擾亂教學秩序,影響教學效果。
(本文發表于《湖南教育》1995年第五期)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