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文總復習之識記重點詞句釋義
(一)《論語十則》
1、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解詞:時:按時;說:同“悅”,愉快。
翻譯:學習知識并按時去復習它,不也是件愉快的事嗎?
2、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解詞:故:舊的(知識);知:理解、領悟。
翻譯:復習舊的知識,并從中領悟出新的知識,憑借這一點就可以做老師。
3、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解詞:罔:迷惑而無所得;殆:精神疲倦而無所得。
翻譯:只學習而不思考,就會感到迷惑而無所得;只空想而不學習,就會弄得精神疲倦而無所得。
4、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解詞:慍:惱恨。
翻譯:別人不了解自己卻不惱恨,不也是君子嗎?
5、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解詞:恥:以……為羞恥。
翻譯:(他)聰明而且努力學習,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請教而感到羞恥。
6、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解詞:識:記住;厭:滿足;誨:教導。
翻譯:口里不說而心里記住它;學習不應該感到滿足;教導學生不應該感到厭倦。
7、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翻譯:幾個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師。
8、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翻譯:應當選擇他們好的地方學習,對他們不好的地方(自己也有這方面的問題)就應該注意改正。
(二)《扁鵲見蔡桓公》
1、醫之好治不病以為功。
翻譯:醫生喜歡給沒有病(的人)治病,把(治好病)作為(自己的)功勞。
2、居十日,扁鵲望桓侯而還走。
解詞:居:停留;還:同“旋”,掉頭;走:跑。
翻譯:過了十日,扁鵲遠遠望見桓侯,轉身就跑。
3、立有間。
解詞:間:一會兒。
4、湯尉之所及。
解詞:湯:同“燙”,用熱水焐;及:到達。
5、火齊之所及。
解詞:齊:同“劑”,藥劑。
6、司命之所屬,無奈何也。
解詞:屬:管。
翻譯:那是司命所管的 ,(醫藥)已經沒有辦法了。
7、使人索扁鵲。
解詞:使:派;索:尋找。
1、 臣是以無請也。
解詞:請:辦法;是以:因此。
翻譯:所以,我不再過問了。
(三)《口技》
1、京中有善口技者。
善:擅長。
2、會賓客大宴……施八尺屏障。
解詞:會:適逢;施:安放,設置。
3、滿坐寂然,無敢嘩者。
解詞:坐:同“座”。
全場靜悄悄的,沒有一個人敢大聲喧嘩。
4、一時齊發,眾妙畢備。
翻譯:同時都響了起來,各種妙處都具有。
5、中間力拉崩倒之聲。
解詞:間:夾雜。
6、凡所應有,無所不有。
翻譯:凡是應該有的聲音,沒有一樣沒有。
7、雖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
解詞:雖:即使;指:手指(名詞);指明(動詞)。
即使一個人有一百只手,一只手有一百根手指,也不能指明其中的(任何)一種(聲音)。
8、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處。
解詞:名:說出。
翻譯:一個人有上百張嘴,一張嘴有上白條舌頭,也不能說出其中一個地方來。
9、兩股戰戰,幾欲先走。
解詞:股:大腿;幾:幾乎、差不多。
10、群響畢絕。
解詞:畢:全部;絕:消失。
翻譯:各種聲響全部消失。
(四)《為學》
1、吾材之庸,不逮人也。
解詞:逮:及,趕得上。
2、久而不怠焉,迄乎成。
解詞:怠:懈怠;迄:完結。
3、圣人之道,卒于魯也傳之。
解詞:卒:終于;魯:反應遲鈍,不聰明。
翻譯:孔子的學問,最終是靠不怎么聰明的曾參傳下來的。
4、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貧,其一富。
解詞:鄙:邊境;其:其中。
5、人之立志,顧不如蜀鄙之僧哉?
解詞:顧:難道;如:比。
翻譯:一個人立志求學,難道還比不上四川邊境的那個窮和尚嗎?
(五)《核舟記》
1、罔不因勢象形,各具情態。
翻譯:都能就著木頭原來的樣子模擬那些東西的形狀,各有各的情態。
2、舟首尾長約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許。
解詞:奇:零數;許:上下、光景。
3、其兩膝相比者,各隱卷底衣熠中。
解詞:比:并。
翻譯:他們另外兩只膝蓋靠在一起,隱藏在畫幅下邊的衣服折紋中。
4、佛印絕類彌勒,袒胸露乳,矯首仰視,神情與蘇、黃不屬。
解詞:類:像;屬:關聯、聯系。
翻譯:佛印的模樣很像彌勒佛,敞開胸襟,露出兩個乳頭,抬頭仰望上空,他那神態與蘇、黃兩人不相關聯。
5、蓋簡桃核修狹者為之。
解詞:簡:同“揀”,挑選。
翻譯:這是挑選桃核中狹長的地方刻成的。
(六)《狼》
1、途中兩狼,綴行甚遠。
翻譯:路上遇到兩只狼,緊跟著走了很遠。
2、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翻譯:后得到骨頭的那只狼停了下來,可是先得到骨頭的那只狼又跟了上來。
3、兩狼之并驅如故。
翻譯:兩只狼像原來一樣追趕。
4、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敵。
解詞:窘:困窘急迫;敵:攻擊、脅迫。
5、少時,一狼徑去,其一犬坐于前。
解詞:徑:徑直;犬:像狗一樣。
翻譯:過了一會兒,一只狼徑直走開,另一只狼像狗一樣蹲坐在前面。
6、目似瞑,意暇甚。
翻譯:(那只狼)的眼睛似乎閉上了,神情悠閑得很。
7、一狼洞其中,意將隧入以攻其后。
解詞:洞:打洞;隧:鉆。
(只見)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想要鉆過去從背后攻擊屠夫。
8、狼亦黠亦。
解詞:黠:狡猾。
9、禽獸之變詐幾何哉,止增笑耳。
翻譯:禽獸的欺騙手段能有多少呢?只不過給人們增加笑料罷了。
(七)《桃花源記》
1、緣溪行,忘路之遠近。
翻譯:他順著小溪劃船,忘記了路程的遠近。
2、芳草鮮美,落英繽紛。
翻譯:芳草鮮艷美麗,落花紛紛。
3、復前行,欲窮其林。
解詞:窮:盡。
翻譯:再往前走,想走到這樹林的盡頭。
4、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
解詞:屬:類。
(這里)土地平坦開闊,房屋整整齊齊,有肥沃的田地、好的池塘、桑樹和竹子之類。
5、阡陌交通,雞犬相聞。
解詞:交通:交錯相通。
翻譯:田間小路交錯相通,(村落間)能聽見雞鳴狗叫的聲音。
6、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
翻譯:人們來來往往耕田勞作,男女的穿戴,完全象桃花源以外的世人。
7、黃發垂髫并怡然自樂。
翻譯:老人和小孩都充滿喜悅之情,顯得心滿意足。
8、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
解詞:要:同“邀”,邀請。
翻譯:于是,邀請(漁人)到自己家里去,備酒殺雞做飯(來款待他)。
9、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
解詞:妻子:妻子小孩;絕境:與世隔絕的地方。
翻譯:帶領妻子兒女和鄉鄰來到這個與世隔絕的地方,不再從這里出去,于是就與外面的人斷絕了來往。
10、處處志之。
解詞:志:做標志。
11、欣然規往。
解詞:規:計劃。
12、尋病終,后遂無問津者。
解詞:尋:不久;津:渡口。
(八)《馬說》
1、不以千里稱也。
解詞:稱:出名。
翻譯:不能因為日行千里而出名。
2、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解詞:食:同“飼”,喂養。
翻譯:喂養的人不知道根據它日行千里的本領來喂養它。
3、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
解詞:見:同“現”,顯露、表現。
翻譯:吃不飽,力氣不足,它的才能和美好的素質就表現不出來。
4、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解詞:且:尚且;安:怎么。
翻譯:想要與普通馬等同尚且辦不到,又怎么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5、策之不以其道。
解詞:策:驅使;以:按照;道:方法。
驅使它,不能按照正確的方法。
6、食之不能盡其才。
翻譯:喂養它又不能使它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能。
7、鳴之不能同其意。
翻譯:聽它嘶叫卻不懂得它的意思。
8、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解詞:其:難道;其:恐怕。
翻譯:難道真的沒有千里馬,恐怕是他們真不識得千里馬。
(九)《陋室銘》
1、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解詞:名:聞名;靈:降福顯靈。
翻譯: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居住就能天下聞名;水不一定要深,有龍居住就能降福顯靈。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翻譯:這雖是間簡陋的房子,好在主人有美好的德行。
3、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
翻譯:苔蘚給階前鋪上綠毯,芳草把簾內映得碧青。
4、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翻譯:談笑的是淵博的學者,往來沒有淺薄的人。
5、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翻譯:沒有嘈雜的音樂擾亂雙耳,沒有官府的公文勞累身心。
6、孔子云:何陋之有?
翻譯:孔子說:有什么簡陋的呢?
(十)《愛蓮說》
1、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翻譯:(蓮)出自淤泥卻不受沾染,在清水里洗滌過,但并不顯得妖媚。
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
翻譯:(蓮莖)中間貫通,外形挺直,不蔓延,不生枝節,芬芳遠播,更顯清香,高高地潔凈地直立在水面。
3、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翻譯:人們可以遠遠地觀賞,卻不可以輕慢地玩弄它。
4、菊,花之隱逸者也。
翻譯:菊花,花中的“隱士”。
5、可愛者甚蕃。
解詞:蕃:多。
6、陶后鮮有聞。
解詞:鮮:少。
7、蓮之愛,同予者何人?
翻譯:愛蓮花的人,像我的還有誰呢?
(十一)《曹劌論戰》
1、公將戰。 解詞:將:打算。
1、 曹劌請見。 解詞:見:拜見。
3、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
解詞:肉食者:居高位,得厚祿的人;謀:謀劃;間:參與。
翻譯:居高位得厚祿的人自會去謀劃它,你又何必去參與呢?
4、肉食者鄙,末能遠謀。
解詞:鄙:鄙陋,目光短淺。
翻譯:居高位得厚祿的人目光短淺,不能從長遠之處去謀劃。
5、何以戰? 翻譯:憑什么作戰呢?
6、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 。
解詞:安:養生的東西;專:獨自專有。
翻譯:衣食這類養生的東西,我不敢獨自享受,一定把他們分給別人。
7、小惠未徧,民弗從也。
解詞:徧同“遍”,遍及,普遍。
翻譯:小恩小惠并不能遍及,人民是不會聽從的。
8、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解詞:犧牲:古代祭祀用的豬、牛、羊等;加:虛夸;信:信實。
翻譯:祭祀用的祭品,我不敢虛夸,一定對神講實話。
9、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解詞:孚:為人所信服;福:降福,保佑。
翻譯:這只是小信用,不能使人信服,神是不會保佑的。
10、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
解詞:獄:案件。
翻譯:大大小小的案件,我雖然不能一一明察,但我一定按照實情去辦理。
11、公將鼓之。 解詞:鼓:擊鼓。
12、齊師敗績: 解詞:敗績:大敗。
13、公將馳之。 解詞:馳:驅車追趕。
14、既克,公問其故。 解詞:克:戰勝;故:原因、緣故。
15、夫戰,勇氣也。 翻譯:作戰,靠的是勇氣。
16、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解詞:鼓:擊鼓。
翻譯:第一次擊鼓能振作士氣,第二次擊鼓,士氣則減弱,第三次擊鼓,士氣就會竭盡。
17、疲竭我盈,故克之。
翻譯:敵方的士氣已經竭盡,而我軍的士氣正旺盛,所以能夠戰勝它。
18、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
解詞:測:推測,估計。
翻譯:(齊國)是大國,難以估計它的情況,擔心有埋伏。
19、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
解詞:靡:倒下。
翻譯:我看到齊軍戰車輾過地面留下的痕跡非常亂,遠遠望見他們的軍旗已經倒下,所以下令追擊。
(十二)《陳涉世家》
茍富貴,無相忘。
解詞:茍:假使;無:同“毋”,不要。
翻譯:假使誰富貴了,不要相互忘記。
2、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
翻譯:燕雀怎么知道鴻鵠的志向呢。
3、陳勝、吳廣皆次當行,為屯長。
解詞:次:編次;為:擔任,做。
翻譯:陳勝、吳廣都被編在謫戍的隊伍中,擔任小隊長。
4、會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斬。
解詞:會:適逢;度:估計;失期:誤期;法:依照法規。
翻譯:恰巧遇上下大雨,道路行不通,估計已經誤期,誤期,按照法規是要斬頭的。
5、今亡亦死,舉大計亦死,等死,死國可乎?
解詞:亡:逃跑;舉:發動;等:同樣;死:為……而死。
翻譯:現在逃跑也是死,發動起義也是死,同樣是死,為國家而死可以嗎?
6、天下苦秦久矣。
翻譯:天下人苦于秦朝的統治已經很長時間了。
7、扶蘇以數諫故,上使外將兵。
解詞:以:因為;數:屢次;使:派;將:帶領。
翻譯:扶蘇因為屢次勸諫的緣故,皇上派他到邊疆帶兵。
8、今誠以吾眾詐自稱公子扶蘇、項燕,為天下唱,宜多應者。
解詞:誠:果真;唱:同“倡”,倡導。
翻譯:現在果真把我們的人假裝是扶蘇、項燕的隊伍,作為天下人的倡導,應該有許多響應的人。
9、固已怪之矣。 解詞:固:本來。
10、又間令吳廣之次所旁。 解詞:間:暗中。
11、旦日,卒中往往語,皆指目陳勝。
解詞:往往:到處;指目:指指點點;看著。
12、吳廣素愛人。 解詞:素:平時。
13、忿恚尉。解詞:忿恚:使……惱怒。
14、借第令毋斬,而戍死者十六七。
解詞 :借:即使。
翻譯:即使僥幸不用殺頭,但是戍守邊防的人已經死去十分之六七。
15、尉果笞之。 解詞:笞:鞭打。
16、且壯士不死則已,死即舉大名。
翻譯:況且大丈夫不死就罷了,死就要做出番大事業來。
17、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翻譯:王侯將相難道有天生的貴種嗎?
18、將軍身被堅執銳,伐無道,誅暴秦,復立楚國之社稷,功宜為王。
解詞:被:同“披”,穿著。
翻譯:將軍親身穿著盔甲,手拿武器,攻打沒有王道的人,誅伐殘暴的秦朝,重新建立楚國,論功應當稱王。
19、發閭左適守漁陽九百人,屯大澤鄉。
解詞:發:征發;適:同“謫;屯:駐扎。
20、比至陳。 解詞:比:等到。
21、皆來會計。 解詞:會計:集會議事。
(十三)《出師表》
1、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敝,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解詞:崩殂:死亡;三分:分裂成三個國家;疲敝:貧困衰弱;秋:時刻。
翻譯:先帝(劉備)創立統一天下的大業沒有完成一半就中途逝世了,現在,天下分裂成三國,益州貧困衰弱,這真是生死存亡的危急時刻。
2、侍衛之臣不懈于內,忠志之士忘身于外。
解詞:懈:懈怠;忘身:舍生忘死。
翻譯:侍衛大臣們在宮廷中毫不懈怠,忠誠的將士們在朝廷外舍生忘死。
3、追先帝之殊遇。 解詞:追:追念。
4、以光先帝遺德,恢弘志士之氣。解詞:光:發揚光大;恢弘:發揚擴大。
5、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
解詞:妄自菲薄:隨便看輕自己;喻:稱引、譬喻;義:適宜、恰當。
翻譯:不應該輕易看輕自己,說話不恰當,而使得忠心進諫的道路阻塞。
6、陟罰臧否,不宜異同。
翻譯:獎懲功過、好壞,不應該因在宮中或府中而不同
7、作奸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解詞:付:交給;論:評判;刑:罰;昭:顯示。平明:公正嚴明。
翻譯:若有做奸邪事情,觸犯科條法令或盡忠職分的人,應該交給主管官來判定他們受罰或受賞,以顯示陛下公正嚴明的治理。
8、不宜偏私,使內外異法。
翻譯:不應該偏袒或有私心,使宮中和朝廷刑賞之法不同。
9、行陣和睦,優劣得所。
解詞:行陣:軍隊。
翻譯:軍隊上下團結一心,好的差的各得其所。
10、親賢臣,遠小人。
解詞:親:親近;遠:疏遠。
翻譯:親近賢臣,疏遠小人。
11、此悉貞良死節之臣。
翻譯:這些都是堅貞可靠,能夠以死報國的忠臣。
12、則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
翻譯:那么漢室的興旺就為期不遠了。
13、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
解詞:布衣:平民百姓;躬:親自。
14、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
翻譯:只想在亂世之中保全性命,不謀求在諸侯那里揚名做官。
15、先帝不以臣卑鄙……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后值傾覆。
解詞:卑鄙:身份低微,出身鄙野;感激:感奮、激動;驅馳:奔走效勞;值:遇到。
16、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
翻譯:在兵敗的時候接受重任,在危難的關頭奉命出使。
17、先帝知臣謹慎
解詞:謹慎:小心慎重。
18、恐托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深入不毛。
解詞:效:實現;傷:損害;毛:草木。
19、庶竭駑鈍,攘鋤奸兇。
解詞:駑鈍:平庸的才智;攘除:鏟除。
20、此臣所以報先帝忠陛下之職分也。
這就是我用來報答先帝,盡忠陛下的職責和本分。
21、愿陛下托臣以討賊興復之效,不效則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靈。
翻譯:希望陛下讓我完成討伐曹賊興復漢室的任務,不實現就治我的罪,用來告慰先帝的在天之靈。
22、以彰其咎
解詞:彰:表明、顯揚。
23、臣不勝受恩感激。
翻譯:這樣我就受恩感激不盡了。
十五、《愚公移山》
1、年且九十 解詞:且:將近。
2、面山而居 解詞:面:面對。
3、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解詞::懲:苦于;塞;阻塞:迂:曲折繞遠。
翻譯:苦于北山的阻塞,出入曲折迂回。
4、聚室而謀。 解詞:謀:商量。
5、指通豫南。解詞:指:同“直”,一直。
6、雜然相許。解詞:許:贊同。
8、以君之力,曾不能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