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讓學生當“主演”
3.實行自我檢查和自我評價,檢驗課堂的績效性在課堂教學中實行自我檢查和自我評價,是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的有效手段,可以增強學生對學習管理的參與意識。在我們的教學實際中,對學生學業的檢查和評價往往是單向反饋,即由教師直接批改作業或試卷,學生坐等教師批給最終結論或分數,他們不了解產生錯誤的過程與根源。以單靠這種“判決式”的檢查和評價,會使一些中下等的學生在心理上產生一種依賴感,不利于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在教師的指導下,發揮學生個體的檢查效能,這樣能促進學生調節自己的學習活動,增強學習信心。可以在課堂上進行當堂測試,并當堂由學生評分,分析出錯原因。也可以在臨下課的時候讓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對所學的知識活學活用。如我在講完“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后,給學生留了一個這樣的探究性學習題:同學們天天生活在美麗的校園里,學校就是大家的家。請大家假設自己就是校長,然后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來制定一個學校發展的計劃。如此一來,既檢驗了學生活學活用的能力,培養了學生的愛校情結,又掀起了一個小高潮。總之,教師政治素質與業務素質的高低優劣,就成為能否強化學生主體意識的主要條件,也成為教學成敗的關鍵所在。實踐證明,教師以自身的學識、思想、品德、能力、修養等素質,可對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產生自然的影響力。此外,教師高超的教學藝術是開啟學生主體性作用閘門的鑰匙。教學過程中,教師適用恰當的教學方法一面在傳授知識,同時也在間接地介紹自己的思維方法,介紹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所以,作為一名教師,不但要有廣博的知識、多種技能,還得有駕馭知識和技能的能力,精心設計每一節課,學生就會主動地去聽、去看、去思考,教師也就成了引導學生在舞臺上發展自己的“導演”了。